日期:[2009年03月02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抓调整 促升级

——“坚定信心知难而进推动菏泽科学发展”系列评论之三
2008年底,我市三次产业比调整为23.8:50.5:25.7,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这是我市抓结构调整,促产业升级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紧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化“危”为“机”的关键。
   抓调整,关键是做好工业结构的调整。几年前,我市工业项目以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纺织为主体,由于季节性较强,很多企业一年内开工生产时间不到半年,甚至只有一个季度。厂房空闲、机器“休假”、人员闲置,造成效益低下;此外,这些项目产品附加值低,对财政贡献小,发展后劲不足。因此,抓好工业结构调整,成为有效利用各种有限资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从整体上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促进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去年,市委根据菏泽实际,提出“四大基地、一大产业”的战略要求,为我市工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紧紧围绕这一要求,全市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技改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由2004年的22.4%提高到2008年的28.3%。技术改造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成为拉动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技术创新是工业结构调整的“引擎”。创新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一个企业有没有竞争力,在于其有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全市133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今后要继续围绕全市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积极谋求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合作,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工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们一些土生土长的企业家,在企业膨胀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往往遭遇“成长的烦恼”,感到力不从心。继续向前发展,必须产学研联合推进。东明玉皇化工以百万元年薪、高级别墅、高级轿车、赠送部分股份的方式聘请总工1名,东明洪业化工、菏泽睿鹰制药等企业也纷纷以10-50万元的年薪聘请“高人”加盟,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注入强大动力。事实证明,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吸引一批高层次职业经理人,扎实推进产学研,企业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抓品牌,提高产品档次是工业结构调整必练的“内功”。同样一种产品,不同的品牌就有不同的质量,就有不同的价值,就能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利润。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目前全市有451家企业通过了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达驰牌”变压器被评为中国名牌,“花冠”、“四君子”白酒加入中国驰名商标之列,省名牌产品达到37个,省著名商标52件。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通过技术改造形成了产业化生产。继续抓好品牌建设,已成为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措施。
   技术装备更新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效率至上的今天,技术装备的每一次更新,都将促进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提升。目前,全市重点企业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达到15%,比3年前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主要行业技术装备逾半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比3年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这是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表明,技术装备的更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抓好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不断升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为之努力的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发展“四大基地一大产业”的要求,继续实施好新特优工程,迎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