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04月1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牡丹芳香挣钱忙

——鄄城县三个村围绕花会增收的故事
      一年一度的菏泽牡丹花会,不仅为群众带来欢庆和愉悦,也给农民带来增收的机会。近日,笔者在鄄城县农村采访,耳闻目睹一些村庄围绕花会做增收文章,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油桃进入超市
   在阎什镇王胡同村南面,记者看到一座座大棚里的杂果已是红肥绿瘦娇艳欲滴,果农王长增告诉记者:“俺的果品上市正好赶上牡丹花会。”
   记者在王长增的杏棚里看到,金黄色的果子挂满了枝头。王长增指着说:“这是‘凯特’,这是‘金太阳’,适合咱们这里栽种。俺用温控催眠技术,果品可提前一个多月进超市。”谈起收入,他说:“一棚产量1000多公斤,除去成本,收入一万三四。”“你这可算村里种植大户了。”王长增连连摆手:“俺村的王根成,去年种了四个大棚,两棚油桃,一棚杏,一棚早春黄瓜,一年下来收入3万元。”在王贵亮的大棚里,记者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凯特杏长势正旺。他笑着说:“目前,俺村有杂果大棚40多个,再加上蔬菜大棚就更多了。大棚就是俺村里的摇钱树。”说着说着,王贵亮开心地笑了。
  苹果销往菏泽
   阎什镇张垓村村民张正祥从陕西运来一车“秦冠”苹果,车刚停稳,苹果就被商贩抢购一空。张垓村全村有720人,从事贩运苹果行业的人员达到260余人。该村依托运输优势,从山西、陕西等地整车运来“秦冠”、“红富士”苹果,然后批发给商贩。随着贩运规模的扩大,该村村东头批发摊点林立,已达20余家,形成了水果批发一条街。村里及时成立了苹果批发市场,制定了规章制度,保障了供销市场的秩序。村民们说,贩卖水果投资少、风险小、盈利稳定,除去各种费用开支,每人日均收入几十元,全村年收入150万元,苹果贩运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村干部介绍说:“我们返来的苹果销往菏泽、郓城等地,目前,村里抓住菏泽牡丹花会期间人多、销量大的机会,开足马力,多返入苹果,增加农民收入。”
  茄子摆上餐桌
   箕山镇袁庄村是个蔬菜专业村,菜农种植茄子是拿手戏,村子里建满了茄子大棚。村党支部书记吴昌玖介绍说:“我们村里生产的茄子不但产量高,而且口感也好,摆上了花会期间客人的餐桌。”
   1996年,村民们开始尝试着种植大棚茄子,十多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聘请蔬菜专家讲课,提高了村民们的种植技术。吴兆信是村里的“茄子状元”,他种植的茄子产量高,品质好。拉起大棚茄子技术,吴兆信介绍说:“大棚茄子与普通茄子品种在管理上没有什么区别,但在水肥控制上更要精心一些,大棚茄子的水肥控制取决于茄秧的生长情况,感觉到茄秧缺水缺肥了就要及时补充,不能按照固定的时间机械管理,要灵活掌握。”
   “今年收入不错吧?”
   “还可以吧,花会期间销量大,一棚茄子收入3万多元,不成问题。”为了支持农民发展茄子生产,村里统一调整了土地,先后举办菜农培训班20多期,从寿光统一进茄子苗。积极与外地市场签订单,解决了菜农的后顾之忧。
  通讯员 傅成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