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10月27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融入城区经济圈
——单县南城办事处鹿湾村新农村建设见闻
“我们新村的沿街门面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村现代工业园区正加紧施工,道路即将动工。工程完工后,村民的生产和居住条件将得到彻底改观。”在单县南城办事处鹿湾村新农村建设工地,村党支部书记梁建新高兴地告诉记者。
鹿湾村宅基地648亩,个体企业150多家,大多农户以生产渔网、网格布为主,人口约2000人,距离县城2.5公里,是单县经济较发达的村庄之一。但是,生产车间与住宅混杂在一起,人居环境较差。因此,新农村建设是绝大多数鹿湾村民的迫切愿望。“村党支部一班人顺从绝大多数群众的愿望,决定‘借东风’,即靠招商引资的办法,展开新农村建设。”老党员李方才告诉记者。“根据鹿湾村多数农户有家庭作坊型企业的特点,我们规划出了现代个体工业园区、村民住宅小区,还有与之相配套的商业、服务业设施,例如老年公寓、文化大院等。”村民代表梁满成兴奋地说。
他们在旧村改造的基础上,利用腾出来的宅基地,在原鹿湾村北面建设一条宽20米、长2.5公里道路,沿街绿化、开发商业门面,利用近邻定砀路和城区的地理优势,把加工业、商业、生态农业和房地产业搞活。在鹿湾村之外,经过董庄、尘庄、椿树园,与定砀路相连接地带也即将开发,使城郊村尽快融入城区经济圈。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那么钱从哪里来?“来自上海的客商看上了我们这块风水宝地,决定投资开发,作为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参与,充分依靠相信群众,出台优惠政策,让大家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村党支部书记梁建新介绍。
“我用一年多时间在菏泽市调查研究,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在原有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适应农民渴望改变现状的要求而推行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按照符合本地区、本村庄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用2至3年的时间,使鹿湾村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建成小康村。恳请各级领导,在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一系列配套政策来,为新农村建设再开‘绿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来自上海的客商缪惠明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记者 王富刚
鹿湾村宅基地648亩,个体企业150多家,大多农户以生产渔网、网格布为主,人口约2000人,距离县城2.5公里,是单县经济较发达的村庄之一。但是,生产车间与住宅混杂在一起,人居环境较差。因此,新农村建设是绝大多数鹿湾村民的迫切愿望。“村党支部一班人顺从绝大多数群众的愿望,决定‘借东风’,即靠招商引资的办法,展开新农村建设。”老党员李方才告诉记者。“根据鹿湾村多数农户有家庭作坊型企业的特点,我们规划出了现代个体工业园区、村民住宅小区,还有与之相配套的商业、服务业设施,例如老年公寓、文化大院等。”村民代表梁满成兴奋地说。
他们在旧村改造的基础上,利用腾出来的宅基地,在原鹿湾村北面建设一条宽20米、长2.5公里道路,沿街绿化、开发商业门面,利用近邻定砀路和城区的地理优势,把加工业、商业、生态农业和房地产业搞活。在鹿湾村之外,经过董庄、尘庄、椿树园,与定砀路相连接地带也即将开发,使城郊村尽快融入城区经济圈。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那么钱从哪里来?“来自上海的客商看上了我们这块风水宝地,决定投资开发,作为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参与,充分依靠相信群众,出台优惠政策,让大家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村党支部书记梁建新介绍。
“我用一年多时间在菏泽市调查研究,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在原有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适应农民渴望改变现状的要求而推行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按照符合本地区、本村庄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用2至3年的时间,使鹿湾村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建成小康村。恳请各级领导,在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一系列配套政策来,为新农村建设再开‘绿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来自上海的客商缪惠明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记者 王富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