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12月09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B3]
纪事

鲁西抗日战争的奠基礼──樊坝战斗

文/曹先锋 图/侯昌杰
  挺进郓城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六届六中全会,会议要求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为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中央军委命令一一五师主力挺进山东,配合山东的地方武装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从而建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师长林彪因伤病去苏联医治)、政委罗荣桓率领5000余人,于1938年12月20日从晋西太行山出发,1939年3月1日进入山东,到达郓城一带。
   郓城县委书记梁仞千立即率领20多位干部到师部驻地状元张楼(今郓城县张集乡张楼村)迎接从平型关过来的英雄们。陈光和罗荣桓热情地接待了梁仞千他们,并向他们了解当地的敌情。据梁仞千介绍,郓城的伪县长名叫刘本功,是个铁杆汉奸。刘本功的本家刘玉胜带了一个保安团驻扎在郓城西北的樊坝。刘玉胜是个兵痞,早年自恃懂两下拳脚,拉了一伙兄弟横行乡里,后来投靠了军阀韩复渠。日军侵入鲁西南后,刘玉胜便投降了日寇。多年来,刘玉胜仗着日军和刘本功做后台,横行鲁西平原,作恶多端,鱼肉百姓,鲁西人民苦不堪言。倘若能及早拔掉樊坝这颗钉子,必将刹敌人的威风,长人民的志气。
   陈光、罗荣桓两位首长经过短暂的商议,决定拿下樊坝,消灭刘玉胜的伪保安团,以此作为送给山东父老乡亲的“见面礼”。
   樊坝位于郓城县城西北9公里,是伪县长刘本功据点中最大的一个。樊坝据点北向范县、寿张,地势开阔,可攻可守,易于回旋。对于郓城县城的日伪军,既是向北侵犯的跳板,又是一道防线。樊坝村西紧邻金堤,大堤向南北延伸,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村东约一里处是大集镇潘渡,不但可以随时加以控制,而且还能及时了解敌情。樊坝村分前樊坝和后樊坝,前后樊坝有一片树林相隔,一道交通沟相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樊坝据点驻伪军一个团,约五百余人,装备小炮一门,轻机枪十三挺,步枪四百余支。兵力布防是这样的:后樊坝一个连,前樊坝南约三华里的团柳树村一个连,伪团长刘玉胜率其主力驻守前樊坝。前樊坝构筑围墙一道,壕沟两条,垒高沟深,易守难攻,且围墙四角均修有炮楼,警戒森严。拔除这一据点的任务由杨勇的六团承担。尽管他们驻足未稳,地形又不甚熟悉,但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战士们都想尽快投入战斗。
  樊坝之战
   为了顾全整个战局,罗荣桓亲自作战前动员报告,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信心十足。接着部队又进行了细心的侦察,掌握了敌人的动向,迅速地作了战斗部署:战斗队形分为两个梯形,三营担任主要突击任务;一营、二营辅助和准备打援。具体部署是:后樊坝、团柳树村均布置少量兵力,主要是防止敌人逃跑;潘渡以南、公路两翼一线设伏部分兵力,打敌增援;集中主要兵力打伪团部所在地前樊坝,只要解决了前樊坝,后樊坝、团柳树之敌就会不攻自破。
   战斗是于3月3日晚打响的,那一天正值元宵节的前夕,樊坝正好演唱古装戏《打蛮子》。由于春节刚过,元宵节将至,加之八路军已进军鲁西的消息敌人还不知道,所以敌人比较麻痹大意:有的喝酒,有的去看戏,还有的在赌博。黄昏时分,一部分经过化装后的战士随着看戏人群潜入村内,同时大部队悄悄进入樊坝以西。樊坝以西的队伍首先活捉了伪军哨兵,然后逼其带路,沿敌人的交通沟摸至后樊坝,继而控制了樊坝西部金堤沿线阵地。南部我军队伍则及时地包围了团柳树的敌人。
   战前,我军通过侦察了解到,前樊坝的守敌每天晚上两次将护寨河上的吊桥板放下,打更的巡逻兵走出围寨,再巡逻一次,如没有什么情况,就龟缩于据点。根据这一情况,我军决定在敌人将吊桥板放下时,乘其不备,随同敌人进入。三营十连善于晚上作战,被称为“夜老虎连”,此次战斗决定让三营十连打头阵。当敌巡逻兵刚一上桥,我三营十连之二排在前,一排、二排在后立刻冲了上去。由于制胜心切,结果被寨中敌人发觉,敌人立即拉起吊桥将寨围子的门关闭,把我军的一个尖刀班压在里边,其余则被阻在寨门之外。
   情况突变。杨勇立即调整作战方案:迅速攻打后樊坝。战斗一打响,进入后樊坝附近的我军,随即发起冲击。一阵手榴弹攻势过后,敌人还未来得及还枪,已全军被歼。部队乘胜速将前樊坝包围。约晚十一点左右,在我炮火掩护下,一营突击部队用炸药在村南部炸开了一道缺口,在村内我军战士的配合下,部队很快突入村内。但因敌人炮楼火力侧射和深沟高垒,冲击一度受阻。此时架设在村西大坝上的我军迫击炮集中全力向敌人火力点和团部猛烈轰击,在炮火掩护下,架设云梯,三营“夜老虎十连”首先登上敌人的围墙。经过八个小时的激烈战斗,第二日拂晓,一举攻进了前樊坝伪据点。团柳树伪军看到大势已去,慑于我军威力,主动交枪投降。
  勇擒刘本胜
   住在县城的刘本功听到城外的枪声,又接到刘本胜的求援,立即组织了县城的伪军,天刚微亮,在一个团长带领下,从县城里杀了出来。几百名伪军在团长的逼迫下,边打枪边沿着公路向樊坝冲了过来,后面还跟着十几个鬼子。等鬼子和伪军刚要通过潘渡村的时候,随着指挥员的一声“打!”两面响起了激烈的枪声,特务连的一挺重机枪、三挺轻机枪和步枪开始“突突突”地猛射起来。随着枪声鬼子和伪军像是被点到名一样,歪歪斜斜地倒在了地上。后面的敌军见势不妙,掉头鼠窜,逃回了县城,再也不敢出来了。
   刘玉胜见大势已去,便化装成当地村民,企图逃走。在西河口,杨勇和警卫员正好和刘玉胜撞上,杨勇一眼就看出化装后的刘玉胜不像个村民,遂上前盘问。几句话之后,刘玉胜便露出马脚,见势不好,撒腿就跑。杨勇一个箭步冲过去,一招“进步右崩拳”将其打倒。刘玉胜到底会两下功夫,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使出“大红拳”的招式向杨勇猛攻。杨勇一个“挟臂切掌”将其再次击倒,乘势踏上一只脚。警卫员赶到,将刘玉胜捆了起来。刘玉胜挣扎着问:“你到底是谁,让我死个明白?”杨勇正色答道:“我是八路军一一五师团长杨勇。”
   至此,樊坝战斗以我军的彻底胜利宣告结束,共毙伤日伪军二百余人,活捉伪团长刘玉胜部下三百余人,缴获机枪二十挺,迫击炮一门,步枪四、五百支,战马十余匹,自行车四十余辆,释放被捕干部群众五十余人。
   刘玉胜被押到指挥部,杨勇与刘玉胜进行了长时间交谈,希望他能晓之利害、申明大义。在杨勇的说服教育下,刘玉胜就留在当地继续组织抗日武装斗争。刘感激之余,便写了一份告同胞书:“玉胜不才,身为中华民国之军人,乃受敌伪之迷诱,沦为卖国求荣之汉奸……樊坝之役,幸被生俘,得蒙不死,倍享优待,并晓以救国救民之大义,教诲良深……玉胜扪心自问,愧悔交集,今获开释,恩同再生……誓当重整旗鼓,投效抗战,将功折罪,以雪吾耻,以报国人……”
   刘玉胜的告同胞书,在郓城四乡广为张贴,影响很大。后来,他又拉起二百多人的队伍,来找杨勇,投奔八路军,参加了抗日战争的行列。
   樊坝之战,是我八路军一一五师进入山东后与日伪作战的第一仗。八路军入鲁首战告捷,不但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鲁西人民同敌人斗争的信心,也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影响。从此,“老八路来了!”这一喜讯就在鲁西平原上迅速传播开来,山东的抗日根据地也由此逐步开辟起来。
   (主要参考材料:1、郓城县党史委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中共郓城地方革命史》2、郓城县党史委编著、中国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国共产党郓城历史大事记》 3、郓城县政协文史委编著、银河出版社2003年出版:《郓城文史集粹》。4、《罗荣桓传》编写组编写、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出版:《罗荣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