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01月14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曹县:技能型农民工成“香饽饽”
本报讯 (通讯员 常志江 记者 郑华伟)眼下,曹县魏湾镇的农民王永升,在宁波一家电子厂搞电气焊,一个月能挣2600多元。以前,由于没有技能,他只能干些建筑、搬运等力气活,每个月仅能挣1000多元。去年,他参加了县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电气焊培训班,学到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结果“身价”倍增。像王永升一样,这个县一些技术型农民工,成为用工单位的“香饽饽”。
近年来,曹县针对务工农民缺少劳动技能、就业能力弱、收入低的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使务工农民实现了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通过整合县内教育资源,以县就业培训中心和技校为重点,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开展岗前岗中实用技术培训和“储备式”技术人才培训,先后对两万多名初、高中毕业生进行了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为他们建立起门类相对齐全的技能人才库。县劳动保障部门可以根据用工单位需求随时组织劳务输出,并在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北京、济南、上海、苏州、广州等20多个城市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同时,曹县还配合用工单位需求,对务工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安全生产、文明礼节等方面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和岗位竞争力,使他们走得出、干得好、留得住。据统计,近几年这个县在外务工农民中有两万多人担任单位业务技术骨干、生产主力,成为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香饽饽”。
近年来,曹县针对务工农民缺少劳动技能、就业能力弱、收入低的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使务工农民实现了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通过整合县内教育资源,以县就业培训中心和技校为重点,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开展岗前岗中实用技术培训和“储备式”技术人才培训,先后对两万多名初、高中毕业生进行了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为他们建立起门类相对齐全的技能人才库。县劳动保障部门可以根据用工单位需求随时组织劳务输出,并在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北京、济南、上海、苏州、广州等20多个城市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同时,曹县还配合用工单位需求,对务工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安全生产、文明礼节等方面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和岗位竞争力,使他们走得出、干得好、留得住。据统计,近几年这个县在外务工农民中有两万多人担任单位业务技术骨干、生产主力,成为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