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05月2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土地“转”出金色希望

“把地租给种植大户,既能腾出男劳力出外打工长见识,又能让俺妇女在家门口打工学技术,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呀……”5月15日,在定陶县杜堂乡千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辘湾村妇女张香芝高兴地对笔者说。
   在黄店镇赵庄村,尝到土地流转甜头的村民赵光明,见到记者也打开了话匣子:“虽然现在还是在自己的地里干活,但是心里舒坦多了,不仅不用考虑投资的风险,而且效益比原来还高。种菜大户赵现民租用俺的地,又请俺做工,俺像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了。”
   在倾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定陶县积极实行土地流转,探索出了一条较快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随着该县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一批种养大户相继涌现,一大批特色产业也实现了规模经营,壮大了主导产业,土地流转已呈现出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解放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优势产业发展的多维效应。
   “我转包了村里几十户村民的84亩耕地,建起了19个冬暖式高标准蔬菜大棚,之前种的秋延迟黄瓜收入了4万余元,套种的苦瓜现在已进入生产旺季,估计可收入3万到4万元。”在满眼都是青翠苦瓜的蔬菜大棚里,杜堂乡辘湾村蔬菜种植大户杨力一边侍弄着苦瓜秧,一边兴奋地给我们介绍。据了解,杨力的这19个冬暖式蔬菜大棚,蔬菜收获高峰时需要雇用20至30人来采摘蔬菜,每个工人日工资都在20至30元左右,光工资性支出就得5多万元。冉堌镇冉堌集村村干部刘凤玲,带头租用了村民的30亩土地,建起了2个高标准养鸡大棚,雇用本村村民给自己打工,年收入也达到了20多万元。
   近年来,定陶县针对外出农民工不断增加、劳动力不足、农村部分土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抛荒”,而不少产业能人又面临着土地难以集中、产业难成规模的实际,本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瞄准农业产业化目标,在土地流转上通过产业带动、业主拉动、政策驱动,以租赁、转包、互换、入股等流转新形式,促成土地“打包”,进行集约化生产,发展生态农业,变农民为农业工人,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该县土地流转面积达5万余亩,其中连片50亩以上、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规模流转面积超过七成。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从事粮食生产、养殖、特色经济作物和果蔬种植等。全县农民劳务性收入比重逐年增加,人均纯收入也实现了连续增长。通讯员臧宝安陈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