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06月1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5]
侯朵老太回家记
6月16日,单县黄岗镇大赵庄村青年农民赵敦林收到一张电子照片。当看到照片上一位老太太面色红润,衣衫整洁,安静地坐在亲人中间,赵敦林舒心地笑了。
人间蒸发——“娘啊,您在哪里?”
老太太叫侯朵,今年64岁,家住河南省宜阳县白杨乡南留村。
12年前的1998年9月,犯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的中年妇女侯朵在照看12岁小女儿时消失。其丈夫闫敬石、大儿子闫万里、二儿子闫仁道及娘家兄弟寻遍本地角角落落,均不见踪影。接着,闫万里兄弟在当地媒体刊播寻母启事,并在宜阳县周边地区张贴散发寻母传单,仍未获得母亲的任何消息。再后来,只要听到有客死他乡者,不管有多远,花费有多高,全家人都要赶去辨认,而每次都是失望而返。两年后,闫敬石和大儿子闫万里分别到洛阳、广州一边打工一边打听消息,而闫仁道和妹妹则留在家里一边种田一边守望。“神经兮兮的,不知道早死在哪里了!”闫家兄妹不听信这样的传言,但又不得不认可母亲死亡的“事实”:音信杳然,定非吉兆啊!
就这样,一年跟着一年过去了,老太太真的“人间蒸发”了?
每到傍晚,闫仁道总是守望在村头的石台子上,眼巴巴地瞅着路的尽头,心里在不住地呼唤:“娘啊,您在哪里?”
现身二街——“老太太,俺要帮您找家!”
去年10月的一天,单县黄岗镇二街村东南隅大街上来了一位蓬头垢面的古稀老太太,目光呆滞,时哭时笑,吐词不清。有好心居民将老太太引到了路边一处闲置的房子里,邻里给老人送来了衣服被褥、锅碗瓢勺等。老太太有了自己的“家”。一日三餐,老太太仍喜欢沿街乞讨,居民并不把老人当成乞丐,自己吃啥就现给老太太啥,有的还送牛奶、饮料;过年时,邻居给老人送来了饺子、扣肉等。虽然老人穿的旧点脏点,但吃得胖胖的,且无病无恙。有时,老人也不吭不哈地转悠到南邻的大赵庄村,同样受到非乞丐般地好心施舍。老太太俨然成了黄岗镇的“常住居民”。人们对她说:“老太太,您就在这里住着吧,大伙儿不缺您一口吃的!”
老太太的行踪一直被一个青年男子关注着。这个人就是赵敦林,家住大赵庄村。赵敦林熟练机动车驾驶,在二街村东南隅大街旁的一家木材加工厂运木头。一见到啼笑无常的老太太,赵敦林就想:“老人有精神疾病,很有可能是走失的,家里人一定很着急!”于是,他就轻声轻语地与老太太搭讪:“老太太,俺要帮您找家!”
老太太意识清醒时,便持浓重河南口音含糊回答“一咬”、“难了”等。赵敦林就反复琢磨这些词语,并在本子上列出许多近声词,再让略识字的老太太辨认。经过半年的努力,赵敦林凑出了老人的家乡住址:河南省宜阳县白杨乡南留村。当他让老太太确认时,老人瞅瞅他,又瞅瞅字,频频点头,浑浊的眼睛里顿时闪烁着希望的泪光。用同样的方法,赵敦林又探寻琢磨出了老太太儿子的名字:万里。究其姓,却很模糊。
于是,赵敦林查出了河南省宜阳县的电话区码,并通过当地114查询台,很快查出了宜阳县公安局白杨派出所的电话,可连续拨打此电话,却无人接听。赵敦林没有气馁,三天后,接电话的人提供了老太太儿子的疑似名字:杨万里。接着,他再通过114查询台查出了杨万里的固定电话。拨通后,应答的人却说自己叫姚万里。赵敦林想,这是目前唯一可以利用的线索,绝不能放弃。他便持续拨打姚万里的电话。姚万里非常生气,呵斥赵敦林的骚扰行为。赵敦林耐心说明缘由,姚万里听后十分感动,就告诉他所认识的南留村一个叫闫占礼的电话。闫占礼告诉赵敦林本村有一个叫闫万里的中年人,现在广州打工,其母亲12年前失踪,但认为已经死了,不可能“起死回生”。
6月7日,闫占礼转告了闫万里的二弟闫仁道。颇费一番周折,赵敦林最终与闫仁道取得了联系。
当街跪拜——“感谢单县好心人!”
6月8日,闫仁道同舅父和表弟怀着“防范上当受骗”的心理来到单县公安局黄岗派出所寻求帮助。当证实确有其人其事时,闫仁道独自到二街村东南隅大街再探虚实。
获悉闫仁道要来辨认老太太,赵敦林非常激动。他想:“不管老太太是不是闫仁道的母亲,咱都不能让人家说咱待人小气!”于是,他为老太太替换了衣服,并提前一天安排老人住进了临近的一家旅店。当闫仁道一进门,两人面面相觑。瞬间,老太太突然异常清醒,惊呼:“娃、娃、俺的娃!”闫仁道先是一愣,继而扑通跪地,一把揽住了老人的双腿,疾呼:“娘、娘,您还活着、活着啊!”……
亲情离散12载,历尽人间沧桑。名称侯朵的老太太终于与亲人异乡团聚,悲喜交加,泪如泉涌。
此时此刻,赵敦林禁不住泪水潸潸。
听说母亲在二街村、大赵庄村的幸福“乞讨”生活后,闫仁道与舅父、表弟激动万分。他们买了糖块、瓜子,搀住老人,一起到东南隅大街上答谢好心人。
6月8日上午,听说老太太找到了家,二街村、大赵庄村居民奔走相告,纷纷来到东南隅大街上看望侯朵老太太。
人群中,闫仁道与舅父、表弟禁不住连续俯首磕头致谢。闫仁道声泪俱下:“到今天,俺娘已经失踪12年了。12年来,俺全家老少没有一天不在思念她,没有一天不在盼着她的消息。现在俺不光见到了俺娘,而且她活得好好的。这多亏了单县这么多好心人的救助。谢谢、谢谢!”
最后,三人又一起向赵敦林叩首,泣声道:“您是俺全家的救星,感谢单县好心人!”
赵敦林急忙搀起三人,含泪道:“老人回家了,俺大伙儿都放心了!”
现场者无不为之动容,许多人啼泣拭泪。
6月9日,赵敦林请客人吃了单县名吃羊肉汤,并将侯朵老人和其亲人送上了返乡的客车……
6月16日,闫仁道给赵敦林打来电话说,他和母亲一进家门,早已从洛阳赶回家等候的父亲与母亲抱头痛哭。母亲对家乡和亲人尚有记忆,精神也好多了。当年母亲走失时照看的小妹已经24岁,就要结婚了。这是母亲回家后的第二件大喜事。
闫仁道再三强调,等收了麦子,他和哥哥闫万里还要来单县答谢救助母亲的好心人。
“老人吃了不少苦,多陪陪老娘。”赵敦林坦然回答:“俺和大伙儿只是做了平常的一件事,没啥可感谢的!”
通讯员 刘厚珉
人间蒸发——“娘啊,您在哪里?”
老太太叫侯朵,今年64岁,家住河南省宜阳县白杨乡南留村。
12年前的1998年9月,犯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的中年妇女侯朵在照看12岁小女儿时消失。其丈夫闫敬石、大儿子闫万里、二儿子闫仁道及娘家兄弟寻遍本地角角落落,均不见踪影。接着,闫万里兄弟在当地媒体刊播寻母启事,并在宜阳县周边地区张贴散发寻母传单,仍未获得母亲的任何消息。再后来,只要听到有客死他乡者,不管有多远,花费有多高,全家人都要赶去辨认,而每次都是失望而返。两年后,闫敬石和大儿子闫万里分别到洛阳、广州一边打工一边打听消息,而闫仁道和妹妹则留在家里一边种田一边守望。“神经兮兮的,不知道早死在哪里了!”闫家兄妹不听信这样的传言,但又不得不认可母亲死亡的“事实”:音信杳然,定非吉兆啊!
就这样,一年跟着一年过去了,老太太真的“人间蒸发”了?
每到傍晚,闫仁道总是守望在村头的石台子上,眼巴巴地瞅着路的尽头,心里在不住地呼唤:“娘啊,您在哪里?”
现身二街——“老太太,俺要帮您找家!”
去年10月的一天,单县黄岗镇二街村东南隅大街上来了一位蓬头垢面的古稀老太太,目光呆滞,时哭时笑,吐词不清。有好心居民将老太太引到了路边一处闲置的房子里,邻里给老人送来了衣服被褥、锅碗瓢勺等。老太太有了自己的“家”。一日三餐,老太太仍喜欢沿街乞讨,居民并不把老人当成乞丐,自己吃啥就现给老太太啥,有的还送牛奶、饮料;过年时,邻居给老人送来了饺子、扣肉等。虽然老人穿的旧点脏点,但吃得胖胖的,且无病无恙。有时,老人也不吭不哈地转悠到南邻的大赵庄村,同样受到非乞丐般地好心施舍。老太太俨然成了黄岗镇的“常住居民”。人们对她说:“老太太,您就在这里住着吧,大伙儿不缺您一口吃的!”
老太太的行踪一直被一个青年男子关注着。这个人就是赵敦林,家住大赵庄村。赵敦林熟练机动车驾驶,在二街村东南隅大街旁的一家木材加工厂运木头。一见到啼笑无常的老太太,赵敦林就想:“老人有精神疾病,很有可能是走失的,家里人一定很着急!”于是,他就轻声轻语地与老太太搭讪:“老太太,俺要帮您找家!”
老太太意识清醒时,便持浓重河南口音含糊回答“一咬”、“难了”等。赵敦林就反复琢磨这些词语,并在本子上列出许多近声词,再让略识字的老太太辨认。经过半年的努力,赵敦林凑出了老人的家乡住址:河南省宜阳县白杨乡南留村。当他让老太太确认时,老人瞅瞅他,又瞅瞅字,频频点头,浑浊的眼睛里顿时闪烁着希望的泪光。用同样的方法,赵敦林又探寻琢磨出了老太太儿子的名字:万里。究其姓,却很模糊。
于是,赵敦林查出了河南省宜阳县的电话区码,并通过当地114查询台,很快查出了宜阳县公安局白杨派出所的电话,可连续拨打此电话,却无人接听。赵敦林没有气馁,三天后,接电话的人提供了老太太儿子的疑似名字:杨万里。接着,他再通过114查询台查出了杨万里的固定电话。拨通后,应答的人却说自己叫姚万里。赵敦林想,这是目前唯一可以利用的线索,绝不能放弃。他便持续拨打姚万里的电话。姚万里非常生气,呵斥赵敦林的骚扰行为。赵敦林耐心说明缘由,姚万里听后十分感动,就告诉他所认识的南留村一个叫闫占礼的电话。闫占礼告诉赵敦林本村有一个叫闫万里的中年人,现在广州打工,其母亲12年前失踪,但认为已经死了,不可能“起死回生”。
6月7日,闫占礼转告了闫万里的二弟闫仁道。颇费一番周折,赵敦林最终与闫仁道取得了联系。
当街跪拜——“感谢单县好心人!”
6月8日,闫仁道同舅父和表弟怀着“防范上当受骗”的心理来到单县公安局黄岗派出所寻求帮助。当证实确有其人其事时,闫仁道独自到二街村东南隅大街再探虚实。
获悉闫仁道要来辨认老太太,赵敦林非常激动。他想:“不管老太太是不是闫仁道的母亲,咱都不能让人家说咱待人小气!”于是,他为老太太替换了衣服,并提前一天安排老人住进了临近的一家旅店。当闫仁道一进门,两人面面相觑。瞬间,老太太突然异常清醒,惊呼:“娃、娃、俺的娃!”闫仁道先是一愣,继而扑通跪地,一把揽住了老人的双腿,疾呼:“娘、娘,您还活着、活着啊!”……
亲情离散12载,历尽人间沧桑。名称侯朵的老太太终于与亲人异乡团聚,悲喜交加,泪如泉涌。
此时此刻,赵敦林禁不住泪水潸潸。
听说母亲在二街村、大赵庄村的幸福“乞讨”生活后,闫仁道与舅父、表弟激动万分。他们买了糖块、瓜子,搀住老人,一起到东南隅大街上答谢好心人。
6月8日上午,听说老太太找到了家,二街村、大赵庄村居民奔走相告,纷纷来到东南隅大街上看望侯朵老太太。
人群中,闫仁道与舅父、表弟禁不住连续俯首磕头致谢。闫仁道声泪俱下:“到今天,俺娘已经失踪12年了。12年来,俺全家老少没有一天不在思念她,没有一天不在盼着她的消息。现在俺不光见到了俺娘,而且她活得好好的。这多亏了单县这么多好心人的救助。谢谢、谢谢!”
最后,三人又一起向赵敦林叩首,泣声道:“您是俺全家的救星,感谢单县好心人!”
赵敦林急忙搀起三人,含泪道:“老人回家了,俺大伙儿都放心了!”
现场者无不为之动容,许多人啼泣拭泪。
6月9日,赵敦林请客人吃了单县名吃羊肉汤,并将侯朵老人和其亲人送上了返乡的客车……
6月16日,闫仁道给赵敦林打来电话说,他和母亲一进家门,早已从洛阳赶回家等候的父亲与母亲抱头痛哭。母亲对家乡和亲人尚有记忆,精神也好多了。当年母亲走失时照看的小妹已经24岁,就要结婚了。这是母亲回家后的第二件大喜事。
闫仁道再三强调,等收了麦子,他和哥哥闫万里还要来单县答谢救助母亲的好心人。
“老人吃了不少苦,多陪陪老娘。”赵敦林坦然回答:“俺和大伙儿只是做了平常的一件事,没啥可感谢的!”
通讯员 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