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07月07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5]

民警进村居鱼儿入大海

今年2月份以来,山东菏泽公安机关以“和谐”为主题,紧紧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强力实施“公安民警包村居”新型社区警务战略,扎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调解、大治理、大服务、大宣传”活动,全面强化了基层基础工作,促进了警务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及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我们实施民警包村居活动,一是针对菏泽实际,在现有条件下,优化警力配置,做好内部挖潜,激活内在潜能,有效解决警力紧张等瓶颈问题的制约,二是以民警包村居这一新型警务机制为切点为载体,把三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突出主题,夯实基础,全力确保全市大平安、大和谐、大发展。”菏泽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刘新云说。
  找结合点,创新机制,整体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2006年以来,菏泽市公安机关以信息化建设为龙头,强力推行“六项警务机制”改革,优化配置,警力下沉,使基层警力占到全市总数的80 %。但是,由于警力总量有限,特别是农村警力相当紧缺。
   基层现有警力难以满足形势与任务的需要。机关警力精简到了极限。怎么办?今年伊始,市公安局党委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强力推行“机关民警包村居”这一新型社区警务机制。
   全市组织市县两级机关民警2230余人,加上基层社区民警共3720人,按照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党委委员每人包1个行政村,女民警每2人1组包4个行政村,其他民警每人包3个行政村或2个居委会的要求,分包全市6140个村居。包村居工作为期三年,每名机关民警每周至少抽出一天时间到所包村居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做到机关日常工作和包村居工作两不误。
  满怀热情深入群众,认真当好“六大员”
   全市机关民警与社区民警“捆绑”在一起,积极深入群众,充分履行职责,认真当好“服务员”、“治安员”、“调解员”、“管理员”、“情报员”与“宣传员”。
   包村民警走家串户,开展登门办证、落户、挂牌等便民服务;深入企业,协助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据统计,近半年来,全市机关民警走访群众1200000余人,走访企业8700余家。全市解决新生儿落户问题80000多人,为无户老人、残疾人办理户口补入手续、二代身份证6000余人次。
   包村居民警牢固树立“破案不如防范,无案胜于发案”的理念,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积极组织开展治安巡逻和邻里守望,构建“打防一体,超前防范;警民联动,综合施策”的防控机制。目前,所包村居建立村民巡逻队500余支,落实物防、技防措施1000余套。今年上半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4.6 %,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满意率同比提高了0.8个百分点。
   民警走村串巷,便于及时发现、调解矛盾。对于各类矛盾,包村居民警坚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置”;对于比较复杂的民间纠纷,积极协调配合乡镇有关部门,依法开展“大调解”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上半年,全市包村民警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2400余起,无一起复议或上访,民事纠纷调结率同比提高5.6%;妥善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240余起。
   民警深入群众,犹如鱼入大海,能够及时搜集掌握第一手信息。目前,全市机关民警已搜集各类情报信息13000余条,对重大事件预警率达到了100%。
   包村居民警还广泛开展法制和警务宣传工作。全市已发放包村居宣传材料61余万份,警民联系卡5.5万张,举办法制讲座200余场。
  机关民警包村居:一次从外到内的警务革命和理念更新
   机关民警包村居新型警务战略的实施,全面强化了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推进了警务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和谐警民关系“三项建设”,进一步深化了现代警务机制改革,使社区警务机制更加适应形势与任务的需要。
   机关民警包村居,打破了过去“画地为牢”的困局,警力得到优化配置,实现了警力前移,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了内在潜能。机关民警包村居,民警与群众融为一体,亲如一家,形成了“警民联动,专群结合;打防一体,综合治理”的现代警务格局,体现了现代警务应有的“流动、合成、超前、快速”的特点。
   机关民警包村居,民警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以前,曾有人以警力紧张为理由,提出“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纠纷,是非警务工作,民警不必过问”的说法。通过包村居工作实践,民警真切体会到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公安民警的重要职责,明白了“服务群众,心系民生,没有内外之分;化解纷纷,事关和谐,没有大小之别”。
   文/通讯员程 明
   图/通讯员刘心中
   图① 菏泽市公安局机关民警在中小学门前挂上了《温馨提示》牌。
   图② 菏泽市公安局机关民警为群众发放法制宣传品。
   图③ 为贫困儿童捐助文具和学习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