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年12月07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B3]

曹县力推经济作物机械化

本报讯 (记者 常慕城)曹县农机局结合该县的生产实际,顺应形势,强化措施,示范引导,不断推进了全县经济作物机械化上台阶、上水平,成效显著,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为进一步推进该县经济作物机械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曹县种植面积规模较大的经济作物有花生、芦笋、马铃薯、山药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及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的限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农艺要求,是先进农业技术大面积推广运用的必然选择。目前曹县种植芦笋20余万亩、花生19.6万亩、马铃薯和山药万余亩,分别建有省级花生机械化创新示范园、芦笋生产机械化示范园、马铃薯和土豆等多处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园。
   芦笋是曹县苏集、青堌集等乡镇主要的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20余万亩。原曹县苏集镇农机站人员路进明,利用多年从事农机技术工作的优势,在曹县农机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经过反复试验、改进,成功研制了芦笋封垄机,一套芦笋封垄机相当于500多个劳动力的效率。在作业费方面,每亩可节省费用260元,全县20万亩芦笋,如果全部实现机械封垄,每年可节省费用5200万元,效益非常可观。
   曹县农机局针对传统花生种植方式的费工、费力、工序多、劳动强度大等情况,积极引进了花生联合播种机和先进的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大力推广花生生产机械化。在曹县倪集乡王堂村省级花生机械化创新示范园召开的秋季花生联合收获现场会上,实施作业面积500亩,新增总产15250公斤,节省作业费50000元,深受机手和群众欢迎,示范带动辐射效应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是省、市农机化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经济作物机械化在曹县发展的良好环境已经形成,技术条件日趋成熟,市场机制、工作基础已经完备。曹县将力争到2015年,全县经济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5%。其中,花生、马铃薯、棉花等大宗经济作物的播种基本实现机械化。花生、马铃薯和棉花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80%。生姜、大蒜、大葱“三辣”蔬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作业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后,曹县农机局将不断加大购机补贴政策向经济作物机械的倾斜力度,进一步增加补贴规模,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购买和使用经济作物机械积极性,为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足够的装备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