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年04月01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
散文
○
心结
□
刘巧云
忧伤的心情历尽折磨才顺着泪水沉淀为文字。
六年前的正月初五,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时,我敬爱的祖母突发中风与世长辞,全家四代人无比悲痛。
祖母出生于寻常人家,自幼天资聪慧,纺织剪裁,描龙绣凤,无师自通,其技艺惠及过邻里无数家。一生辛劳勤勉,乐善好施,坚毅刚强,心胸豁达。她老人家93岁谢世,加上闰年闰月,历经一个世纪的世事沧桑。
祖母未满二十岁嫁给祖父,从此,就认真地承担起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传统使命,先后生下了五个儿女。身为长媳,她孝敬公婆,尊重弟妹,通情达理,支持祖父抗日支前。孰料,祖父抗战场上牺牲。从此,这个当时只有二十九岁的小脚女人就坚强地担当起扶老携幼的重任。为生计,她拖着三寸金莲给人家当过保姆;为换几个零用钱经常做鞋卖,从黄昏到天明;跪着爬着犁耧锄耙,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多少次累昏再起来。就这样,还坚持让我父辈他们五个都上学,又相继成家,赡养我曾祖母到八十九岁高龄安然辞世。
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祖母,本该松口气安享晚年了,然而,生活的繁琐无穷无尽,博爱、包容的她又无怨无悔地接过照看孙子女的任务。二十多个孙子女,从襁褓中的抚育,到上学成长成人,都倾注了祖母太多的心血,就连结婚成家都是她打理嫁衣、新房。我的两个孩子是她老人家和我母亲一手带大,至今儿子还有几双她做的未曾穿破的绣花鞋垫,针针线线都凝结着老人的无限希望,还有两双新的,我将作为挚爱永久珍藏。生活了九十三年的祖母总为他人无私奉献,直到辞世都很少让别人为她的衣食住行分心、担当。从1956年抱我这第一个孙辈起,直到去世前抱重孙辈,差不多五十年都以我们这些孩子为中心倾情抚养。从小抱着她的腿转圈,拉着她的手玩耍,枕着她的胳膊睡觉,至今,耳朵上还留着她用针穿的耳洞……
祖母一生心灵手巧,乐善好施,侠骨柔肠。她总是干干净净勤劳忙碌的,尽管脚小,行动有些不便,但大半个村的人都请她剪裁过衣被行囊,她总是热情相帮。她会讲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故事,她会说百听不厌的许多童谣。她对母亲早逝的两个侄子视如己出,从咿呀学语养育到成人成家。父亲和姑姑都说过,祖母时不时偷偷留下好吃的给两个侄子,说他们没妈,可怜!她时常把我们孝敬她的钱塞给别人,接济弱者,照料孤困娃,十几个男男女女都认她做干娘,高龄谢世还令乡里乡亲悲痛有加。
祖母一生光明磊落,情操高尚,心胸坦荡。人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但祖母一生令人敬仰。养育五个子女和两个侄子的漫长岁月里,帮助者众;建院修房,喜忧大事,一生坎坷,接济者多,她总是感恩戴德,以诚心、以博爱倾情相报,大事小事都勇于担当。没和邻里们伤过和气,没和亲朋们计较过得失,没有人说过她半点微词和蜚短流长。我生性耿直的三祖父和他的父母犟过嘴,和日本兵拼过命,脾气暴烈常露锋芒,却把祖母当作嫂娘敬仰。祖母的威望不单是逢年过节受到亲邻的探望,平日里都愿意登门找她絮叨陈年往事,说说你我家常。
祖母一生贤惠孝道,内外兼修,自尊自强。我曾祖母一生吃斋念佛,供奉神灵,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磕头烧香。因此,不论生活多么拮据,祖母都会千方百计满足她,从来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丝毫忧伤。祖母不管居住在哪,一年四季从不闲着,打扫庭院,种花种菜,收拾针头线脑。邻里关系总能处理的很好,常给别人带来欢乐,化解惆怅。她一生施恩不发于声,总是默默奉献,即便自己的后事都在生前考虑停当。她用自己不多的抚恤金日积月攒,为子女们买下了缝制孝衣的白布,又亲手为自己做好了寿衣寿鞋,能替别人操劳的当仁不让……这样乐观、豁达的老人怎能不令人敬仰!好人就有好报,也许是祖母的坚毅刚强,任随雨雪风霜,吹不垮,压不倒;也许是祖母的善良、博爱、伟大感动了上苍,年逾百岁没有因大病住过院,小病小恙都是自己扛。就是九十三岁那年,操劳一生的祖母突患中风,昏迷了几天再也没有醒来。看上去她很安详,好像熟睡了一样,却给亲邻们留下了不尽的念想。
六年了,花开花落,草长莺飞,生死别离,这心结一直纠结得我痛苦难耐。因为,祖母那最珍贵的遗产还需要我去传承:勤劳善良,自尊自强,博爱包容,乐观豁达,知足常乐,活在当下。
□
刘巧云
忧伤的心情历尽折磨才顺着泪水沉淀为文字。
六年前的正月初五,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时,我敬爱的祖母突发中风与世长辞,全家四代人无比悲痛。
祖母出生于寻常人家,自幼天资聪慧,纺织剪裁,描龙绣凤,无师自通,其技艺惠及过邻里无数家。一生辛劳勤勉,乐善好施,坚毅刚强,心胸豁达。她老人家93岁谢世,加上闰年闰月,历经一个世纪的世事沧桑。
祖母未满二十岁嫁给祖父,从此,就认真地承担起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传统使命,先后生下了五个儿女。身为长媳,她孝敬公婆,尊重弟妹,通情达理,支持祖父抗日支前。孰料,祖父抗战场上牺牲。从此,这个当时只有二十九岁的小脚女人就坚强地担当起扶老携幼的重任。为生计,她拖着三寸金莲给人家当过保姆;为换几个零用钱经常做鞋卖,从黄昏到天明;跪着爬着犁耧锄耙,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多少次累昏再起来。就这样,还坚持让我父辈他们五个都上学,又相继成家,赡养我曾祖母到八十九岁高龄安然辞世。
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祖母,本该松口气安享晚年了,然而,生活的繁琐无穷无尽,博爱、包容的她又无怨无悔地接过照看孙子女的任务。二十多个孙子女,从襁褓中的抚育,到上学成长成人,都倾注了祖母太多的心血,就连结婚成家都是她打理嫁衣、新房。我的两个孩子是她老人家和我母亲一手带大,至今儿子还有几双她做的未曾穿破的绣花鞋垫,针针线线都凝结着老人的无限希望,还有两双新的,我将作为挚爱永久珍藏。生活了九十三年的祖母总为他人无私奉献,直到辞世都很少让别人为她的衣食住行分心、担当。从1956年抱我这第一个孙辈起,直到去世前抱重孙辈,差不多五十年都以我们这些孩子为中心倾情抚养。从小抱着她的腿转圈,拉着她的手玩耍,枕着她的胳膊睡觉,至今,耳朵上还留着她用针穿的耳洞……
祖母一生心灵手巧,乐善好施,侠骨柔肠。她总是干干净净勤劳忙碌的,尽管脚小,行动有些不便,但大半个村的人都请她剪裁过衣被行囊,她总是热情相帮。她会讲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故事,她会说百听不厌的许多童谣。她对母亲早逝的两个侄子视如己出,从咿呀学语养育到成人成家。父亲和姑姑都说过,祖母时不时偷偷留下好吃的给两个侄子,说他们没妈,可怜!她时常把我们孝敬她的钱塞给别人,接济弱者,照料孤困娃,十几个男男女女都认她做干娘,高龄谢世还令乡里乡亲悲痛有加。
祖母一生光明磊落,情操高尚,心胸坦荡。人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但祖母一生令人敬仰。养育五个子女和两个侄子的漫长岁月里,帮助者众;建院修房,喜忧大事,一生坎坷,接济者多,她总是感恩戴德,以诚心、以博爱倾情相报,大事小事都勇于担当。没和邻里们伤过和气,没和亲朋们计较过得失,没有人说过她半点微词和蜚短流长。我生性耿直的三祖父和他的父母犟过嘴,和日本兵拼过命,脾气暴烈常露锋芒,却把祖母当作嫂娘敬仰。祖母的威望不单是逢年过节受到亲邻的探望,平日里都愿意登门找她絮叨陈年往事,说说你我家常。
祖母一生贤惠孝道,内外兼修,自尊自强。我曾祖母一生吃斋念佛,供奉神灵,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磕头烧香。因此,不论生活多么拮据,祖母都会千方百计满足她,从来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丝毫忧伤。祖母不管居住在哪,一年四季从不闲着,打扫庭院,种花种菜,收拾针头线脑。邻里关系总能处理的很好,常给别人带来欢乐,化解惆怅。她一生施恩不发于声,总是默默奉献,即便自己的后事都在生前考虑停当。她用自己不多的抚恤金日积月攒,为子女们买下了缝制孝衣的白布,又亲手为自己做好了寿衣寿鞋,能替别人操劳的当仁不让……这样乐观、豁达的老人怎能不令人敬仰!好人就有好报,也许是祖母的坚毅刚强,任随雨雪风霜,吹不垮,压不倒;也许是祖母的善良、博爱、伟大感动了上苍,年逾百岁没有因大病住过院,小病小恙都是自己扛。就是九十三岁那年,操劳一生的祖母突患中风,昏迷了几天再也没有醒来。看上去她很安详,好像熟睡了一样,却给亲邻们留下了不尽的念想。
六年了,花开花落,草长莺飞,生死别离,这心结一直纠结得我痛苦难耐。因为,祖母那最珍贵的遗产还需要我去传承:勤劳善良,自尊自强,博爱包容,乐观豁达,知足常乐,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