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02月27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一对“草根”夫妻的慈善情节
妻子患癌症几乎每天都要被推进急救室抢救的情况下,丈夫还在操心为他们资助的贫困家庭盖房子。因为,那是妻子的心愿。十多年来,夫妇二人资助了9名特困生考上大学,悉心帮助多个贫困家庭——
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六)上午,牡丹区人民医院黄口分院35病房,李秋云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色格外苍白。经过一年多的化疗,她的头肿胀得很大,头发全部掉光了。
一大早,李秋云的丈夫张凤山就开车去了牡丹区何楼办事处晁大庄社区。在那里,晁吴氏也躺在自家不足一米宽的小床上,被子被油渍盖住了原本的颜色。两间土坯房是30多年前建的,西墙倾斜得厉害,让人担心是否还能经历一场风雨。房顶破了三个洞,抬头就能看到阴沉沉的天空。
村里人几位老人赶过来,张凤山给了村会计杨秀成两万元钱。老杨说:“村里的老少爷们们都合计好了,十八 (2月27日)就动工给晁吴氏盖房子。”
11时许,张凤山赶回医院,李秋云正清醒。
张凤山问:“渴吗?喝点水吧!”
李秋云艰难地点了点头。
张凤山端起半怀水,将一支吸管小心翼翼地插到妻子嘴里。
李秋云吸水,张凤山默默无言,不时拿起餐巾纸,擦拭妻子的嘴角。
很久,很久,张凤山说:“一大早,我去晁大庄了,是帮那位老人盖房子的事……”
李秋云点点头,脸上挤出坚强的笑容。
李秋云患的是乳腺癌,癌细胞早扩散了全身,已经在病床上躺了426天了。这426天,张凤山感觉“每天都不是过的”。
腊月二十八下午,张凤山颈椎疼得实在受不了,到一家盲人按摩院做按摩。闲聊中,有人告诉他,原来店里的按摩师晁同华出生没有几天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牡丹路上,是晁大庄的一对夫妻收养了他。如今,养母已经87岁了,家里穷得房子四面透风。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天下午,张凤山带着鸡、鱼、肉赶到晁同华家。晁家的贫困深深地刺痛了张凤山的心。
正月初十,张凤山再次赶到晁大庄,送上一万元钱,跟村里的乡亲们说:“大家帮帮我,操个心给老人盖座房子……”
眼下,除了晁同华和他的母亲,张凤山夫妇还资助着其他两个特困家庭。一个在吕陵镇任刘寨村,是一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一个在沙土镇郭底楼村,是一位40多岁的男子,已瘫痪在床十多年。
以前,张凤山每月到他们家里去一趟,送上200元钱和肉、油、方便面等食物。“你嫂子病中还惦记他们,清醒了就催我去……”张凤山告诉记者。
今年春节前,张凤山没到资助对象家里去——妻子病得太厉害了,他担心。于是,他让自家饭店里的服务员代他去了。
为啥热心于帮助别人?张凤山说:“俺也是吃过苦的人,小时候,一家九口人住一间半房子……”
张凤山8岁就开始在菏泽城里做生意——挎篮子卖梨。后来,他和妻子经营一家小饭店,生意很是红火。
1999年的时候,张凤山听在饭店吃饭的几位老师说,学校有学生因家庭贫困吃不上饭,饿晕在厕所里。从那时起,夫妻俩开始资助贫困生,每人每月三百元,直到大学毕业。每月月底,李秋云都将钱准时送到菏泽二中教务处。孩子们考上大学,钱也是李秋云每月按时寄。
几年下来,张凤山夫妇资助的学生中,有9人考上大学,现在都参加了工作。腊月二十六,8个孩子齐聚到张凤山家里。这时候,他们才知道,“最亲爱的阿姨”已经躺进了医院。
“她跟我这么多年,吃了不少苦;该享清福了,却……”说起妻子,张凤山两眼朦胧。 记者 武占民
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六)上午,牡丹区人民医院黄口分院35病房,李秋云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色格外苍白。经过一年多的化疗,她的头肿胀得很大,头发全部掉光了。
一大早,李秋云的丈夫张凤山就开车去了牡丹区何楼办事处晁大庄社区。在那里,晁吴氏也躺在自家不足一米宽的小床上,被子被油渍盖住了原本的颜色。两间土坯房是30多年前建的,西墙倾斜得厉害,让人担心是否还能经历一场风雨。房顶破了三个洞,抬头就能看到阴沉沉的天空。
村里人几位老人赶过来,张凤山给了村会计杨秀成两万元钱。老杨说:“村里的老少爷们们都合计好了,十八 (2月27日)就动工给晁吴氏盖房子。”
11时许,张凤山赶回医院,李秋云正清醒。
张凤山问:“渴吗?喝点水吧!”
李秋云艰难地点了点头。
张凤山端起半怀水,将一支吸管小心翼翼地插到妻子嘴里。
李秋云吸水,张凤山默默无言,不时拿起餐巾纸,擦拭妻子的嘴角。
很久,很久,张凤山说:“一大早,我去晁大庄了,是帮那位老人盖房子的事……”
李秋云点点头,脸上挤出坚强的笑容。
李秋云患的是乳腺癌,癌细胞早扩散了全身,已经在病床上躺了426天了。这426天,张凤山感觉“每天都不是过的”。
腊月二十八下午,张凤山颈椎疼得实在受不了,到一家盲人按摩院做按摩。闲聊中,有人告诉他,原来店里的按摩师晁同华出生没有几天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牡丹路上,是晁大庄的一对夫妻收养了他。如今,养母已经87岁了,家里穷得房子四面透风。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天下午,张凤山带着鸡、鱼、肉赶到晁同华家。晁家的贫困深深地刺痛了张凤山的心。
正月初十,张凤山再次赶到晁大庄,送上一万元钱,跟村里的乡亲们说:“大家帮帮我,操个心给老人盖座房子……”
眼下,除了晁同华和他的母亲,张凤山夫妇还资助着其他两个特困家庭。一个在吕陵镇任刘寨村,是一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一个在沙土镇郭底楼村,是一位40多岁的男子,已瘫痪在床十多年。
以前,张凤山每月到他们家里去一趟,送上200元钱和肉、油、方便面等食物。“你嫂子病中还惦记他们,清醒了就催我去……”张凤山告诉记者。
今年春节前,张凤山没到资助对象家里去——妻子病得太厉害了,他担心。于是,他让自家饭店里的服务员代他去了。
为啥热心于帮助别人?张凤山说:“俺也是吃过苦的人,小时候,一家九口人住一间半房子……”
张凤山8岁就开始在菏泽城里做生意——挎篮子卖梨。后来,他和妻子经营一家小饭店,生意很是红火。
1999年的时候,张凤山听在饭店吃饭的几位老师说,学校有学生因家庭贫困吃不上饭,饿晕在厕所里。从那时起,夫妻俩开始资助贫困生,每人每月三百元,直到大学毕业。每月月底,李秋云都将钱准时送到菏泽二中教务处。孩子们考上大学,钱也是李秋云每月按时寄。
几年下来,张凤山夫妇资助的学生中,有9人考上大学,现在都参加了工作。腊月二十六,8个孩子齐聚到张凤山家里。这时候,他们才知道,“最亲爱的阿姨”已经躺进了医院。
“她跟我这么多年,吃了不少苦;该享清福了,却……”说起妻子,张凤山两眼朦胧。 记者 武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