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05月24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5]

有爱相伴不孤单

——市儿童福利院里的别样童年
“1、2、3,这三个最基本的数字,已经教了一个月……”5月18日,市儿童福利院的教室里,幼师姜超告诉记者,和这些孩子语言沟通上虽然有些困难,可每天的接触让他们心灵相通。
   削铅笔这样简单的事情,也需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相比正常幼儿园的孩子,这里的孩子更需要耐心和爱心!
   康复室内,4岁的脑瘫患儿希希,从练习腿部运动的器械上下来,就不愿意再进行接下来的康复训练。“希希听话,再走完两趟就有糖吃。”康复师庄丹丹从兜里掏出一块糖,告诉希希完成这个器械的训练就休息。福利院的护理人员少,从17日早8时开始,庄丹丹要在福利院待两天,18日下午下班才能离开岗位。
   婴儿室内,19岁的党明凤帮着护理人员整理孩子的被单,有智力障碍的她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2年,现在已经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福利院的护理人员更希望她能走出去,组建自己的家庭。
   生活在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大多因为残疾、智障或其他原因,从小就被父母抛弃。没有父母的关爱,这些孩子在儿童福利院里得到的是另一种关爱,工作人员们为孩子提供24小时的全方位照料:有的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有的教孩子学习,有的负责孩子康复训练。她们不仅是护理人员,更是孩子眼中的“妈妈”。市儿童福利院目前收养社会孤残儿童百余名,其中残疾儿占绝大多数。
   心中有爱,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句关怀,就能温暖孤残儿童的心灵,让这些脆弱的生命绽放如花。市儿童福利院希望与社会爱心人士携手并肩,一起用温暖的胸怀拥抱他们幼小的心灵,创造孤残儿童的美好明天!
   记者 张 啸 摄影报道
   ▲午后的阳光,洒满婴儿室窗台,好心人送来的玩偶,静静地看着孩子们在“妈妈”的陪伴下成长  ▲看着墙上的照片,希希好像想起了什么,转身捂着嘴笑了……
   ▲19岁的党明凤(右)在福利院生活了12年,如今已经可以帮助护工完成简单的工作
  ▲从数字1学到数字3,幼师要用一个月时间教会这些孩子
   ▲5岁的芳芳在老师帮助下荡起秋千,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平时芳芳不能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