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05月2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B2]
小甜瓜如何长成大产业
——牡丹区万福办事处早春甜瓜富民增收速写
走进牡丹区万福办事处绿色无公害瓜果种植基地,只见早春甜瓜拱棚一个挨着一个,不远处的村庄内,则是二层小楼一座连着一座。又到了早春甜瓜收获的季节,交易市场上人头攒动、车来车往,瓜农们相互谈论着当日的市价,询问者彼此的收入情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别人种瓜我育苗另辟蹊径赚大钱
被采访人:潘金玉 万福办事处潘庄村甜瓜育苗专业户
提起潘金玉,不仅十里八乡小有名气,就连菏泽城里也有很多人佩服不已。1982年,高中毕业以后,潘金玉就开始种植西瓜,还曾在两届西瓜大王评比中拔得头筹,挑起西瓜来个个保熟,甚至连是否沙瓤都能分辨得八九不离十。
西瓜大王怎么种起了甜瓜?潘金玉告诉记者,当地种植西瓜的农户比较多,不好销售,而且消费者在购买西瓜时不太会辨别生熟。从上世纪90年代末,潘金玉就开始试种甜瓜,刚一上市就卖了个好价钱。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潘金玉尝到甜头后,逐渐带动周围老百姓发展甜瓜种植,许多农户也因此走上了发家致富道路。
潘金玉平时喜欢钻研农业科技知识,一有空就翻阅科技报纸、杂志,经常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他依靠物理防治法种植的甜瓜,不用喷施农药,而且多上有机肥,成活率高,长势良好。一开始,潘金玉自己育瓜苗,用不完的瓜苗以成本价卖给周围的瓜农。后来,许多瓜农慕名而来求购瓜苗,潘金玉就逐渐扩大规模,目前已经发展到了9个育苗大棚,年育瓜苗80多万株,年收入达十几万元。
一到育苗季节,老潘和妻子忙不过来,就另外雇佣4个人帮忙打理。老潘总结说:“别人买我的瓜苗,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去城里务工赚钱,等到甜瓜上市了,又可以赚一把。这样一来,城里、农村的钱都能挣到手里。而我发展育苗,通过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成活率高,销路也好,可谓一举多得。”在老潘的带动下,很多人也搞起了甜瓜育苗,现如今,周边几个村庄已经发展了15个规模较大的育苗大棚。
试验新品种收获高效益
被采访人:张显利 万福办事处张庄村甜瓜新品种试验
别人种的甜瓜卖到两三块钱一斤,而张显利的甜瓜却能卖到四五块钱一斤。原来,张显利种的是“冰翡翠”青瓜。与普通薄皮甜瓜相比,不仅甜度高、口感好,而且易存放、运输,上市以来一直是供不应求。
记者走进张显利的瓜棚,只见门口堆放着好几种颜色的甜瓜,张显利的妻子王银阁正在为一名顾客包装甜瓜。忙了好一阵子,王银阁才顾得上招呼我们,连忙洗了几个甜瓜递了过来:“尝尝俺家的甜瓜怎么样,外面可吃不到噢。”
张显利种植甜瓜也有20个年头了,最多的时候一下子就种了6亩,亩均收入1万余元,但是两口子根本忙不过来。四年前,牡丹区农业局、万福办事处农技站找到张显利,和他合作甜瓜新品种试验,农业部门负责提供甜瓜新品种种子、肥料、技术指导,张显利一方面可通过出售新品种瓜苗获利,另一方面种植新品种甜瓜的效益也比普通甜瓜的收益高。折算下来,一个不到二亩的大棚,年可获利四五万元。
连八方商客做公平交易
被采访人:刘景万福办事处赵庄村 甜瓜交易市场经纪人
接过别人的名片,估计大多数人的习惯是先看看名片主人的名字。而当记者接过刘景的名片时,却发现上面只写了个“老刘”,下面是地址、电话。其实在赵庄甜瓜交易市场上,一提起老刘,别人也都知道是刘景。
老刘在赵庄村开了家超市,每到甜瓜收购季节,这里也成了全国各地瓜贩的聚集地和落脚点。记者找到老刘的时候,他正在接听一位河南濮阳商贩的电话,对方向他咨询当日的甜瓜市场行情信息。这几天,老刘的电话成了“热线”,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这里的行情信息,联系全国各地的商贩前来收购甜瓜。
凭借良好的信誉和周到的服务,老刘在赵庄甜瓜交易市场成了“头把”经纪人。在老刘的店里,写满了全国各地的商贩电话,一到甜瓜成熟的时节,老刘就开始忙活了。外地商贩来了之后,老刘将自己的房子改装一下,买了床、被褥,免费提供住宿。甜瓜收上来了,他再帮忙雇人装箱、装车。遇到价格有争议的时候,老刘开始发挥他的特长,帮助商议好价格,确保公平买卖、双方满意。屈指算来,一年忙活两个多月,光交易中介费就可收入10万元左右。
提高甜瓜品质打入高端市场
被采访人:苑玉宗 万福办事处农技站站长甜瓜种植技术指导
每年刚过完春节,苑玉宗就开始忙得不可开交。由于精通早春甜瓜的育苗、种植和管理,经他指导种植的甜瓜,长势好、结瓜多、个头大、成熟早,好吃更好卖,通常是这家请了那家叫,整天在田间瓜棚里穿梭。
目前,以万福办事处为中心中的甜瓜基地已成为江北最大的薄皮甜瓜基地。自2000年发展甜瓜种植以来,甜瓜销路一直很好,没有出现滞销情况,销售价格也一直不错,群众收入逐年提高。
苑玉宗表示,目前甜瓜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品种多乱杂、种植技术不够统一规范、甜瓜品质不够高等。他告诉记者,今后将搞好产前新品种引进推广,力争每年有1-2个甜瓜当家品种占领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进而提高甜瓜品质;规范甜瓜市场,发布市场信息,打造甜瓜品牌,走高端市场销售,提高甜瓜价格,增加瓜农收益;抓好新技术引进,规范甜瓜种植技术,力争按绿色甜瓜种植标准种植甜瓜,努力提高甜瓜产量和品质。
图/文 记者常慕城
别人种瓜我育苗另辟蹊径赚大钱
被采访人:潘金玉 万福办事处潘庄村甜瓜育苗专业户
提起潘金玉,不仅十里八乡小有名气,就连菏泽城里也有很多人佩服不已。1982年,高中毕业以后,潘金玉就开始种植西瓜,还曾在两届西瓜大王评比中拔得头筹,挑起西瓜来个个保熟,甚至连是否沙瓤都能分辨得八九不离十。
西瓜大王怎么种起了甜瓜?潘金玉告诉记者,当地种植西瓜的农户比较多,不好销售,而且消费者在购买西瓜时不太会辨别生熟。从上世纪90年代末,潘金玉就开始试种甜瓜,刚一上市就卖了个好价钱。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潘金玉尝到甜头后,逐渐带动周围老百姓发展甜瓜种植,许多农户也因此走上了发家致富道路。
潘金玉平时喜欢钻研农业科技知识,一有空就翻阅科技报纸、杂志,经常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他依靠物理防治法种植的甜瓜,不用喷施农药,而且多上有机肥,成活率高,长势良好。一开始,潘金玉自己育瓜苗,用不完的瓜苗以成本价卖给周围的瓜农。后来,许多瓜农慕名而来求购瓜苗,潘金玉就逐渐扩大规模,目前已经发展到了9个育苗大棚,年育瓜苗80多万株,年收入达十几万元。
一到育苗季节,老潘和妻子忙不过来,就另外雇佣4个人帮忙打理。老潘总结说:“别人买我的瓜苗,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去城里务工赚钱,等到甜瓜上市了,又可以赚一把。这样一来,城里、农村的钱都能挣到手里。而我发展育苗,通过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成活率高,销路也好,可谓一举多得。”在老潘的带动下,很多人也搞起了甜瓜育苗,现如今,周边几个村庄已经发展了15个规模较大的育苗大棚。
试验新品种收获高效益
被采访人:张显利 万福办事处张庄村甜瓜新品种试验
别人种的甜瓜卖到两三块钱一斤,而张显利的甜瓜却能卖到四五块钱一斤。原来,张显利种的是“冰翡翠”青瓜。与普通薄皮甜瓜相比,不仅甜度高、口感好,而且易存放、运输,上市以来一直是供不应求。
记者走进张显利的瓜棚,只见门口堆放着好几种颜色的甜瓜,张显利的妻子王银阁正在为一名顾客包装甜瓜。忙了好一阵子,王银阁才顾得上招呼我们,连忙洗了几个甜瓜递了过来:“尝尝俺家的甜瓜怎么样,外面可吃不到噢。”
张显利种植甜瓜也有20个年头了,最多的时候一下子就种了6亩,亩均收入1万余元,但是两口子根本忙不过来。四年前,牡丹区农业局、万福办事处农技站找到张显利,和他合作甜瓜新品种试验,农业部门负责提供甜瓜新品种种子、肥料、技术指导,张显利一方面可通过出售新品种瓜苗获利,另一方面种植新品种甜瓜的效益也比普通甜瓜的收益高。折算下来,一个不到二亩的大棚,年可获利四五万元。
连八方商客做公平交易
被采访人:刘景万福办事处赵庄村 甜瓜交易市场经纪人
接过别人的名片,估计大多数人的习惯是先看看名片主人的名字。而当记者接过刘景的名片时,却发现上面只写了个“老刘”,下面是地址、电话。其实在赵庄甜瓜交易市场上,一提起老刘,别人也都知道是刘景。
老刘在赵庄村开了家超市,每到甜瓜收购季节,这里也成了全国各地瓜贩的聚集地和落脚点。记者找到老刘的时候,他正在接听一位河南濮阳商贩的电话,对方向他咨询当日的甜瓜市场行情信息。这几天,老刘的电话成了“热线”,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这里的行情信息,联系全国各地的商贩前来收购甜瓜。
凭借良好的信誉和周到的服务,老刘在赵庄甜瓜交易市场成了“头把”经纪人。在老刘的店里,写满了全国各地的商贩电话,一到甜瓜成熟的时节,老刘就开始忙活了。外地商贩来了之后,老刘将自己的房子改装一下,买了床、被褥,免费提供住宿。甜瓜收上来了,他再帮忙雇人装箱、装车。遇到价格有争议的时候,老刘开始发挥他的特长,帮助商议好价格,确保公平买卖、双方满意。屈指算来,一年忙活两个多月,光交易中介费就可收入10万元左右。
提高甜瓜品质打入高端市场
被采访人:苑玉宗 万福办事处农技站站长甜瓜种植技术指导
每年刚过完春节,苑玉宗就开始忙得不可开交。由于精通早春甜瓜的育苗、种植和管理,经他指导种植的甜瓜,长势好、结瓜多、个头大、成熟早,好吃更好卖,通常是这家请了那家叫,整天在田间瓜棚里穿梭。
目前,以万福办事处为中心中的甜瓜基地已成为江北最大的薄皮甜瓜基地。自2000年发展甜瓜种植以来,甜瓜销路一直很好,没有出现滞销情况,销售价格也一直不错,群众收入逐年提高。
苑玉宗表示,目前甜瓜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品种多乱杂、种植技术不够统一规范、甜瓜品质不够高等。他告诉记者,今后将搞好产前新品种引进推广,力争每年有1-2个甜瓜当家品种占领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进而提高甜瓜品质;规范甜瓜市场,发布市场信息,打造甜瓜品牌,走高端市场销售,提高甜瓜价格,增加瓜农收益;抓好新技术引进,规范甜瓜种植技术,力争按绿色甜瓜种植标准种植甜瓜,努力提高甜瓜产量和品质。
图/文 记者常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