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06月07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7]

习书的冲动

高尚潮
   说起习书,这也是几十年前曾有过的事儿了。在读小学时,曾按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天要写几篇“大仿”(即临帖)。那时练习书法,都是用粗糙的草纸。后来读高小、念中学、读大学,就没再提过毛笔。再到以后,在报社当总编辑也只是用毛笔改改稿子,谈不上练书法。
   近些年,看到社会上出现了书法热,连一些退休的老干部也上阵、跃跃欲试要成为“书法家”了。成不成“书法家”这且不说,数以千计的人都学书法倒是件好事。在这股潮头到来之际,我的心情也冲动起来,想再提起毛笔来,忙里偷闲,舞弄一番。不想成名,也不图挣钱,只想与同道相互馈赠,人际交流吧。
   书法的交流,即是书理、技法以及书法情性上的互通。我想,书法创作必以汉字为基础。字体是书法的根基,但字体并不等同于书体;反之,若字体和书体割裂开来,书法艺术也就不复存在了。从美学意义上谈汉文字,中国长期历史的积淀变得越来越丰富深厚,它蕴含着本民族的着实美感。书的“形美”与“意美”,其集中的体现当然是书法艺术了。“形美”、“意美”的书法,才有价值。书法本体的价值,说到底在于其情感的美,情感的美是纯正无邪的。书法作为高雅艺术,从审美立场讲,并非所有作品都高雅,也非凡是操翰弄墨者都能脱俗。不过,书法艺术既然贵乎情性,长期的创作实践、欣赏,应能提高我们大家的心灵境界,俗与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字可以说是表意的符号和工具;书法则是在字的基础上的再创造。书写一篇很美的诗文,满意于综合性的欣赏,但是书法仍是独立的存在,诗文只是“素材”。你练字,他也练字,但各人的文化修养不同,感悟不同,因而其书的意味也不同。因为书法是一门纯形式的艺术,书法创作纯系个人行为,由书写者个人的思想意识决定,纯为灵性之独创,它不直接摹写具体可视象,仅凭单纯的线的运动发挥性之所至。所以说,“书,心画也”、“书法乃传心也”。
   翻阅历史,许多杰出的书法家始终以独特的个性创作出前所未有的美的作品。创作道路各人有殊,对前人借鉴独辟蹊径,而融合诸体、变有方,始终在个性化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要求情感的高度纯化。艺术中的情感活动,则是书法家冲破无意识的设防不断上升进入创作。发挥不出真性情的艺术,很难设想其作品的“形质”之美,没“形质”之美还从何说其真性情?
   作为大众书法家,说独创、超越,谈何容易。能恒心习书,慢慢悟道,或许也能写出好的书法。我写书法,偶尔个人也有满意之作,其书线的运动发挥也很具个性,使线条充满动感,“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在长线条的处理方面,则用消长、欹侧等笔法处理,避免了线条重复所带来的单调性。在线条的质量上,也尽量使细线条不弱,粗线条含筋,避免上下左右字体线条走势的雷同和割裂,以使整体书作在气韵上的浩然博大。同道们赞许我:书法底蕴厚重精致,字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刚柔相济,意趣无穷。其实,这都是过誉之词,当面的捧贺。自己心里有数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