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10月30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菏泽市会计中心 唐丽艳
   财务风险,是指因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企业管理者只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是难免的,关键是必须了解风险的起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
   一、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不适应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受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例如,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又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任何一个环境因素的突变都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中。如果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税收法律规范变化。任何企业都有法定的纳税义务。税负是企业的一项费用支出,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对企业理财有重要影响。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务负担。税负的减少,只能靠精心制定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但是如果税收法律发生变化会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出现不确定性,从而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
   利率水平的影响。首先,企业以负债筹集的资金,合同采用固定利率时,市场利率的下降会使企业按合同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当合同采用浮动利率时,利率的上升使企业付息压力加大,都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其次,如果企业采用外币融资,那么浮动利率的变化也会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传统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认为只要合理利用企业的各项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使其被动处理日常事务,很难有时间、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不能为管理高层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这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督促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现阶段,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合在一起,未能有效的对财务资金的投资和收回情况进行监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必然造成风险的加剧。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高。企业财务信息不准确、不及时、不全面,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目前我国的财务决策也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管决策的现象,尤其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在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过程中,未能科学判断投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从而造成投资失误,项目预期收益无法实现,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
   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所占比例普遍较低,且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比重相对较大。由于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大量的存货不仅增加了企业管理费用,也降低了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而且,企业为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经常会采用应收账款方式销售产品,但在收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一方面债务人长期占用本企业资金,影响本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对客户的信用水平和经营状况不够了解,造成大量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形成坏账损失。这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目前,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只有从其成因出发,并采用正确的防范措施,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监督意识和危机意识,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把财务风险尽可能的降低,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一习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