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08月0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3]
木材加工撑起镇域经济一片天
——鄄城县什集信用社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侧记
在鄄城县什集镇老临商路上,一辆辆满载板材的货车进进出出,道路两旁的板皮加工厂厂房林立,木材堆积如山,厂房里机器轰鸣,旋切机、电锯等加工机械在紧张作业,工人们忙着锯木、出板材……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该镇依托丰富的林木资源,把培植壮大木材加工业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在当地信用社的资金扶持下,倾力打造木材加工产业集群,极大地推动了木材加工产业的优化升级,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
鄄城县什集镇有林地面积6.2万亩,农林间作1.2万亩,林木资源十分丰富。在该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做大做强林业产业的同时,什集信用社不断加大对辖区内板材加工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民群众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诚信经营打开创业市场
日前,记者来到鄄城县什集镇大众木业多层板加工厂,门口“招工”两个大字十分醒目。在院内,六七名工人正忙着搬运板材进行晾晒。“前几天下了大雨,这些板材有些受潮,得全部翻晒一遍。”工厂负责人席保财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趁着杨木皮市场价低的时候,他从信用社贷了50万元资金,购存了几百吨的杨木皮用于生产。否则,玉米越长越高,会给伐树带来困难,杨木皮的价格也会随之升高。今年39岁的席保财,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在经营管理上很会精打细算。
走进生产加工车间,伴随着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木屑纷飞,十几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只见一张张板皮通过滚胶、修补、热压、切边等程序后,多层板从一台机器里吐了出来。“我从小就梦想有自己的生产厂房,如今,是信用社的资金扶持帮我实现了这个愿望,让我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真是太感谢他们啦!”看着眼前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席保财忍不住感慨道,他从小就跟着家人做木工活,然后将半成品送到周边的工厂里。每一次送货,他都渴望自己也能有一个加工厂房。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席保财也嗅到了几次商机,但是苦于手里没有资金,他不得不面对现实,继续给别人打工。直到2002年,他通过外出考察,看到生产拖把杆的工序比较简单,而且成本低,销量大,很有市场。回来后,他准备自己搞生产经营,就从当地信用社贷了3万元资金,利用周边充足的劳动力及资源开始生产拖把杆。那时,整个厂房占地只有半亩多。虽然作坊不大,但他用心经营,为人诚实守信,产品质量有保证,生意越做越红火。
转型升级引领乡邻致富
席保财的成功致富很快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加工拖把杆的行业中。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加工作坊的增多,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席保财敏锐地察觉到利润在不断缩水。他意识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向深加工发展已势在必行,否则生意将越来越难做。他通过反复考察,发现当地多层板加工厂比较少,但周边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且利润可观。不过,这也需要更多的资金,仅靠自己的积蓄难以承担。正当他一筹莫展时,该县什集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了解到他的信贷需求后,及时为他办理了贷款。在30万元的信贷资金扶持下,席保财开始扩建厂房,并购买了一套机器设备,专门加工沙发专用多层板。
“做生意和做人一样,要讲诚信,更要靠质量打市场。”席保财坦言,优良的产品和客户良好的口碑为自己打开了市场,赢得了源源不断的订单,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随着订单的增多,他的活渐渐忙不过来,急需扩大生产规模,对资金的需求愈来愈大。信用社及时跟进其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其授信额度,帮他把生意做大做强。如今,席保财的厂房面积扩大到13亩多,生产线新增了2条,资产达700多万元,年效益达150万元以上。尝到了转型升级走板材加工的甜头后,席保财不忘帮助大伙共同致富。当地一些有经营头脑的个体户跟着“瞅”上了多层板加工这个行当,特地跑来向他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席保财都会热心地传授给他们,甚至帮他们购买设备,为他们介绍客户。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小经营户也开始转型,渐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优质服务助推企业发展
“席保财能够按时付息还款,从未发生拖欠行为,像这样信誉好的优质客户,我们愿意大力扶持他。”鄄城县什集信用社主任赵咸华告诉记者,对席保财的信贷支持是鄄城县什集信用社支持当地林木加工企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林木加工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木材加工已成为什集镇的主导产业之一。为了全力扶持木材加工企业的发展,该社多渠道了解客户信息,深挖信贷需求,创新担保方式,不断优化信贷审批流程,简化农户办贷手续,保证贷款资金及时到位,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金融服务,使得大小木材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引导支持个体加工企业通过技改促进产品、技术升级,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目前,全镇板材加工企业已达135家,年产值达10亿元,从业人员达2万人,主要生产多层板、插接板、密度板等各种板材,产品销往河南、江苏、安徽等全国各地。
“信用社总是在我资金最困难时,及时帮我解决难题,真是咱老百姓信赖的银行!”席保财由衷地说,信用社办贷效率高,服务周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今后,他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到时候还离不开信用社的贷款支持。
文/图 记者 王 燕 通讯员 孔素芹 刘淑敏
鄄城县什集镇有林地面积6.2万亩,农林间作1.2万亩,林木资源十分丰富。在该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做大做强林业产业的同时,什集信用社不断加大对辖区内板材加工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民群众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诚信经营打开创业市场
日前,记者来到鄄城县什集镇大众木业多层板加工厂,门口“招工”两个大字十分醒目。在院内,六七名工人正忙着搬运板材进行晾晒。“前几天下了大雨,这些板材有些受潮,得全部翻晒一遍。”工厂负责人席保财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趁着杨木皮市场价低的时候,他从信用社贷了50万元资金,购存了几百吨的杨木皮用于生产。否则,玉米越长越高,会给伐树带来困难,杨木皮的价格也会随之升高。今年39岁的席保财,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在经营管理上很会精打细算。
走进生产加工车间,伴随着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木屑纷飞,十几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只见一张张板皮通过滚胶、修补、热压、切边等程序后,多层板从一台机器里吐了出来。“我从小就梦想有自己的生产厂房,如今,是信用社的资金扶持帮我实现了这个愿望,让我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真是太感谢他们啦!”看着眼前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席保财忍不住感慨道,他从小就跟着家人做木工活,然后将半成品送到周边的工厂里。每一次送货,他都渴望自己也能有一个加工厂房。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席保财也嗅到了几次商机,但是苦于手里没有资金,他不得不面对现实,继续给别人打工。直到2002年,他通过外出考察,看到生产拖把杆的工序比较简单,而且成本低,销量大,很有市场。回来后,他准备自己搞生产经营,就从当地信用社贷了3万元资金,利用周边充足的劳动力及资源开始生产拖把杆。那时,整个厂房占地只有半亩多。虽然作坊不大,但他用心经营,为人诚实守信,产品质量有保证,生意越做越红火。
转型升级引领乡邻致富
席保财的成功致富很快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加工拖把杆的行业中。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加工作坊的增多,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席保财敏锐地察觉到利润在不断缩水。他意识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向深加工发展已势在必行,否则生意将越来越难做。他通过反复考察,发现当地多层板加工厂比较少,但周边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且利润可观。不过,这也需要更多的资金,仅靠自己的积蓄难以承担。正当他一筹莫展时,该县什集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了解到他的信贷需求后,及时为他办理了贷款。在30万元的信贷资金扶持下,席保财开始扩建厂房,并购买了一套机器设备,专门加工沙发专用多层板。
“做生意和做人一样,要讲诚信,更要靠质量打市场。”席保财坦言,优良的产品和客户良好的口碑为自己打开了市场,赢得了源源不断的订单,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随着订单的增多,他的活渐渐忙不过来,急需扩大生产规模,对资金的需求愈来愈大。信用社及时跟进其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其授信额度,帮他把生意做大做强。如今,席保财的厂房面积扩大到13亩多,生产线新增了2条,资产达700多万元,年效益达150万元以上。尝到了转型升级走板材加工的甜头后,席保财不忘帮助大伙共同致富。当地一些有经营头脑的个体户跟着“瞅”上了多层板加工这个行当,特地跑来向他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席保财都会热心地传授给他们,甚至帮他们购买设备,为他们介绍客户。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小经营户也开始转型,渐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优质服务助推企业发展
“席保财能够按时付息还款,从未发生拖欠行为,像这样信誉好的优质客户,我们愿意大力扶持他。”鄄城县什集信用社主任赵咸华告诉记者,对席保财的信贷支持是鄄城县什集信用社支持当地林木加工企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林木加工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木材加工已成为什集镇的主导产业之一。为了全力扶持木材加工企业的发展,该社多渠道了解客户信息,深挖信贷需求,创新担保方式,不断优化信贷审批流程,简化农户办贷手续,保证贷款资金及时到位,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金融服务,使得大小木材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引导支持个体加工企业通过技改促进产品、技术升级,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目前,全镇板材加工企业已达135家,年产值达10亿元,从业人员达2万人,主要生产多层板、插接板、密度板等各种板材,产品销往河南、江苏、安徽等全国各地。
“信用社总是在我资金最困难时,及时帮我解决难题,真是咱老百姓信赖的银行!”席保财由衷地说,信用社办贷效率高,服务周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今后,他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到时候还离不开信用社的贷款支持。
文/图 记者 王 燕 通讯员 孔素芹 刘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