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08月0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3]
小马扎闯出大市场
日前,走进鄄城县什集镇陈庄村村民陈胜军的马扎加工作坊,记者看到,一堆堆木材堆积在门前,从厂房里面传出轰隆隆的机器声。一进厂,整齐堆放的木料和马扎支架映入眼帘,几名工人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他们有的在打磨木材,有的刷漆,有的在穿绳。
“我干这行生意已经10多年了,过去和父亲一起做,如今在信用社的资金扶持下,有了自己的厂房,闯出了一条致富路。”陈胜军告诉记者,这个村大部分人都会木匠活,而他的父亲则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老木匠。自己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在家里加工小马扎。由于他们做的马扎结实耐用,因此十分畅销。可那时全靠手工制作,费时又费力,效率很低,产品往往供不应求。通过多年的加工销售,使他深深体会到,要想提高收入就要扩大生产规模。于是,2008年,他从当地信用社贷了5万元资金,租赁了3亩地,搭建起厂棚,购买了机器设备,开始批量生产。
“别看这些马扎小,需要的工序可不少。”陈胜军介绍道,要加工一个马扎首先要将板条截成段,然后通过开凿、打眼、砂光、安装、穿轴、打钉、喷漆、穿绳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工,除了人工外,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包括多边锯、开凿机、砂光机、打眼机、安装机等设备。在一台打眼机前,只见工人将一段段木料排成一行,机器运作几下,就钻好眼了。在另一边,几名年纪稍大的妇女正在穿绳。一根长铁针在她们手里来回穿梭,一会功夫,就编织好一个。一位女工告诉记者,编织一个马扎可以挣5角钱,一天能挣三十元钱,她们每天都会按时来这里上班,不出远门就可增加收入。
“这一个马扎卖到5到7元钱,能赚5毛钱,我们主要靠销量来维持利润。”陈胜军说,加工后的废料并不浪费,木条可以当柴火,锯末可以用来种植,也能换来一部分收益。经过多年的辛苦经营,在信用社的信贷扶持下,陈胜军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慢慢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像陈胜军这样的贷户,用钱比较频繁,但是额度不大。而信用社‘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授信模式,为他们使用信贷资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鄄城县什集信用社主任赵咸华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该村马扎加工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市场,带动了周围群众致富。村里很多无法外出打工的妇女也纷纷到一些马扎加工大户家中打工,使马扎加工逐渐成为了留守妇女增收的好项目。该信用社也着眼于马扎加工这一传统优势项目,把其作为一个助农增收的产业来扶持,全力解决马扎专业户在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 文/图 记者 王 燕
通讯员 孔素芹 刘淑敏
“我干这行生意已经10多年了,过去和父亲一起做,如今在信用社的资金扶持下,有了自己的厂房,闯出了一条致富路。”陈胜军告诉记者,这个村大部分人都会木匠活,而他的父亲则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老木匠。自己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在家里加工小马扎。由于他们做的马扎结实耐用,因此十分畅销。可那时全靠手工制作,费时又费力,效率很低,产品往往供不应求。通过多年的加工销售,使他深深体会到,要想提高收入就要扩大生产规模。于是,2008年,他从当地信用社贷了5万元资金,租赁了3亩地,搭建起厂棚,购买了机器设备,开始批量生产。
“别看这些马扎小,需要的工序可不少。”陈胜军介绍道,要加工一个马扎首先要将板条截成段,然后通过开凿、打眼、砂光、安装、穿轴、打钉、喷漆、穿绳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工,除了人工外,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包括多边锯、开凿机、砂光机、打眼机、安装机等设备。在一台打眼机前,只见工人将一段段木料排成一行,机器运作几下,就钻好眼了。在另一边,几名年纪稍大的妇女正在穿绳。一根长铁针在她们手里来回穿梭,一会功夫,就编织好一个。一位女工告诉记者,编织一个马扎可以挣5角钱,一天能挣三十元钱,她们每天都会按时来这里上班,不出远门就可增加收入。
“这一个马扎卖到5到7元钱,能赚5毛钱,我们主要靠销量来维持利润。”陈胜军说,加工后的废料并不浪费,木条可以当柴火,锯末可以用来种植,也能换来一部分收益。经过多年的辛苦经营,在信用社的信贷扶持下,陈胜军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慢慢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像陈胜军这样的贷户,用钱比较频繁,但是额度不大。而信用社‘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授信模式,为他们使用信贷资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鄄城县什集信用社主任赵咸华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该村马扎加工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市场,带动了周围群众致富。村里很多无法外出打工的妇女也纷纷到一些马扎加工大户家中打工,使马扎加工逐渐成为了留守妇女增收的好项目。该信用社也着眼于马扎加工这一传统优势项目,把其作为一个助农增收的产业来扶持,全力解决马扎专业户在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 文/图 记者 王 燕
通讯员 孔素芹 刘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