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08月13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爱民工程暖民心 幸福指数节节高
——成武县经济开发区实施爱民工程工作侧记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成武县经济开发区突出一切服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主题,坚持从创造党群关系“最后一公里”的体制机制入手,创新服务机制和服务载体,大力实施以“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为主要内容的“三民工程”,实现服务群众从“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的根本性转变。
听民声——倾听“群众好声音”
日前,成武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召开区、村和企业家代表“三堂会诊”查找问题专题会议,不谈成绩说问题,不听赞誉听建议,对开发区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进行把脉会诊,“直击痛处”,提出城乡环境建设、项目园区建设、扶贫攻坚开发、生态建设等7个方面的意见建议36条。成武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车宪法说:“这是一次高质量的征求意见会,虽然良药苦口,但听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全区发展的真声音、好声音,达到了红脸出汗有辣味的目的。”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成武县经济开发区注重问题导向,针对听取群众意见工作中存在的“一阵风”及肯定成绩多、问题意见少等问题,创新开展倾听“群众好声音”活动,实现听民声、知民意工作常态化,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开展。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共收到“群众好声音”849条,倾听“群众好声音”成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解民忧——架起“民情流水线”
“开发区水利部门积极帮助我村争取项目,还选派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科学施工,使得我村今年就实施了排水工程,解决了行政村排水困难问题。这得感谢开发区‘民情流水线’的好办法。”经济开发区刘康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刘庆立说。
围绕落实“两个代办”工作,开发区借鉴企业产品流水线工作理念,创新推行以 “民情档案、挂图作战、公示督办”为主要内容的“民情流水线”工作模式。积极为群众开展领办代办服务,实现了民情办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行“民情流水线”服务机制以来,全区共为群众提供领办代办服务事项1465件,实现了“干部办好事,群众好办事”。
暖民心——“办公室在农家”
成武县经济开发区管辖11个村居。针对在倾听“群众好声音”活动中群众反映的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区按照“菜单式点题、组团式服务”原则,组织广大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转变作风,创新开展“办公室在农家”活动,根据农村所需、群众所盼把办公室建在农村生产一线,把惠农政策及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棚室圈舍,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
开展“办公室在农家”活动以来,开发区选派26名机关干部深入一线开展为民服务,举办各类培训班320场次,培训农民1.3万人次,新建农业及林果基地6000多亩,发展养殖90多万只,为群众解决困难500多个,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农村面貌,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受到广大乡村干部群众欢迎。 通讯员 袁广义
听民声——倾听“群众好声音”
日前,成武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召开区、村和企业家代表“三堂会诊”查找问题专题会议,不谈成绩说问题,不听赞誉听建议,对开发区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进行把脉会诊,“直击痛处”,提出城乡环境建设、项目园区建设、扶贫攻坚开发、生态建设等7个方面的意见建议36条。成武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车宪法说:“这是一次高质量的征求意见会,虽然良药苦口,但听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全区发展的真声音、好声音,达到了红脸出汗有辣味的目的。”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成武县经济开发区注重问题导向,针对听取群众意见工作中存在的“一阵风”及肯定成绩多、问题意见少等问题,创新开展倾听“群众好声音”活动,实现听民声、知民意工作常态化,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开展。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共收到“群众好声音”849条,倾听“群众好声音”成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解民忧——架起“民情流水线”
“开发区水利部门积极帮助我村争取项目,还选派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科学施工,使得我村今年就实施了排水工程,解决了行政村排水困难问题。这得感谢开发区‘民情流水线’的好办法。”经济开发区刘康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刘庆立说。
围绕落实“两个代办”工作,开发区借鉴企业产品流水线工作理念,创新推行以 “民情档案、挂图作战、公示督办”为主要内容的“民情流水线”工作模式。积极为群众开展领办代办服务,实现了民情办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行“民情流水线”服务机制以来,全区共为群众提供领办代办服务事项1465件,实现了“干部办好事,群众好办事”。
暖民心——“办公室在农家”
成武县经济开发区管辖11个村居。针对在倾听“群众好声音”活动中群众反映的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区按照“菜单式点题、组团式服务”原则,组织广大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转变作风,创新开展“办公室在农家”活动,根据农村所需、群众所盼把办公室建在农村生产一线,把惠农政策及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棚室圈舍,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
开展“办公室在农家”活动以来,开发区选派26名机关干部深入一线开展为民服务,举办各类培训班320场次,培训农民1.3万人次,新建农业及林果基地6000多亩,发展养殖90多万只,为群众解决困难500多个,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农村面貌,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受到广大乡村干部群众欢迎。 通讯员 袁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