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11月1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新农村 新农民 新生活

——鄄城县农村公路网络化助推乡村文明行动见闻
日前,记者到鄄城县采访农村公路网络化助推乡村文明行动情况,所见所闻让记者真切感受到农村公路网络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不仅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新农村:道路通了,环境美了
   “没通公路前,我们村的道路一遇到阴天下雨,就泥泞不堪,十分难走。自从公路修进村,我们就大力开展了乡村文明行动,修筑了下水道,栽植了绿化苗木,安装了路灯。这都得益于全县农村公路网络化等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引马镇大黄庄村党支部书记葛广福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处主任李希占介绍,自2012年以来,为进一步助推乡村文明行动,鄄城县交通运输局着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2205.4公里。日趋完善的农村公路网,为全县乡村文明行动提供了有效载体。截至目前,全县439个行政村主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15个乡村文明家园省级示范点巷道硬化率达到100%,121个市级示范村巷道硬化率达到95%以上,248个县级示范村巷道硬化率达到80%以上,完成农村公路绿化620公里。
  新农民:身份多了,思路宽了
   近日,记者在李进士堂镇陈刘庄村委会办公室里,与村民们就农村公路网络化给群众带来的种种好处聊了起来。“自从柏油路修进村,各类大型农用机械开进了田间地头,我们农民种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从种到收,只要肯出钱,你可以不动一下手,就能将粮食收进家。”一旁的陈可中老人说。“但更多的农民转变了思想观念,不再固守老祖宗留下的这一亩三分地,而是将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走南闯北做起了生意,搞起了买卖,或是进工厂当起了工人。”一位中年人说。
   陪同采访的李进士堂镇人大主任吴修刚说:“过去,我们一提到农民,自然而然就会想到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等等,但现在这些农民已不仅仅依靠从土里刨食过生活,他们有的已经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当起了小老板。刘宝进等人依靠自己的技术,在村里搞起了规模养殖和木材加工等生意,成为三里五乡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
  新生活:观念变了,日子甜了
   在凤凰镇花李庄村文化广场,记者见到了几位正在健身和排练秧歌的大娘大婶们。一位矮矮胖胖的大婶说:“现在俺住的是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屋里彩电、冰箱、空调、席梦思、高档家具样样齐全,身上穿的都是儿女从城里买来的时尚衣服,脖子里戴的是24K的金项链,手上戴的是纯金的金戒指。”大婶一边说,一边比划,不时惹来众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
   一位瘦小精干、精气神十足的大娘打断大婶的话说道:“现在公交车也通到了村头,想赶集上店,骑上电动车就走,想进城就到村口搭车,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到,方便得很。”
   “大家伙都说得很对,俺再补充一点,通公路不到三年,村里就有几个在城里发了洋财的小青年回村办起了面粉加工、木材加工、畜牧养殖等工厂,俺这些老头老太太有时去厂里干些包装等零活,一天也能挣个五六十元,不仅够孙子孙女的零食钱,也能贴补贴补家用,俺也成为了‘银发打工’一族,谁也不能再说我们是吃闲饭的人了。”通讯员 傅成银 陈正国 记者 焦同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