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1月20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5]

索取中延续生命

□张效颖
   他是一位医生,学历丰厚,医技娴熟,曾医治好无数的病人,却无法医治好自己的母亲。
   他的母亲曾是个风风火火、极其能干的女人,家里家外,大大小小的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他在母亲的庇佑下,几乎没有操过心。一年前,母亲中风了。他开始忙碌起来,嘘寒问暖,一日三餐,尽心尽责照顾好母亲。母亲却非常不开心,突然的病倒,让一向勤快的母亲不能接受。母亲看着每天要工作还要为自己忙碌的儿子,经常暗自垂泪,甚至不肯配合治疗。那天他给母亲喂药的时候,母亲再一次拒绝吃药,并绝望地哭喊道:让我去死吧,我是个无用的人了,不能再连累你们了。母亲的话,深深刺痛了他,他突然觉得找到了母亲的症结。
   晚上吃饭的时候,他突然忧心忡忡地对母亲说:“今天领导批评我了,我早晨没起来床,迟到了,还扣了工资。妈,我真担心明天还迟到,你明天早晨七点能不能叫我起床?”母亲看看儿子,迟疑了一下,又心疼起来,忙点头应允。
   第二天早晨七点,门外准时地响起了敲门声,母亲在门外喊,儿子在屋里应。母亲听到了儿子的应承就放心了,却不知道儿子在屋里已经泪流满面。作为一个医生,他清楚地知道,一个中风的半瘫病人,起床,穿衣都艰难。他想象着,母亲哆嗦着手慢慢地穿衣,慢慢地从床上起来,扶着墙,一步一步,拖着不太灵敏的腿,蹒跚着,趔趄着,从她的屋子,走到另一间屋子的门旁。两个房间的距离并不远,可是母亲做这些事,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不知道克服了多少困难。但是母亲毕竟走出了这一步,也走出了“生病无用”的想法。
   自此,每天清晨七点准时响起敲门声,母子俩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一个喊,一个应。就像小时候,母亲叫他上学一样。快乐又洋溢在母亲脸上,母亲恢复得也很快,已经能简单地做些家务。他则无论多晚都要回家,等待母亲每天早晨的敲门。
   有时爱不是一味地给予,还要学会适当地索取——让母亲在自己的索取中,明白存在的责任,与琐碎的爱的付出与温暖。当母亲觉得他还是那个没长大的小孩,那么,他便在这样的索取中延续了母亲的生命与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