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5月20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8]

留住美丽乡愁

初夏时节,单县乡村田野,绿意盎然,乡音乡情,悦耳沁心。
   走过两行杨树掩映的洁净小道,笔者走进终兴镇曹店村。临街墙壁上、线杆上,崇德尚善的画板,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午饭时间,百余名长者陆续接到年轻人敬送的“大锅饭菜”,大家边吃边唠,陈年古村的“饭场”,一派和美景象。为“饭场”提供给养的“新乡绅”李先航说:“之前,我看到乡亲们各忙各的,交流不畅,不像以前融洽了,我就希望通过吃‘大锅饭’,密切彼此关系。让消失多年的‘饭场’回归,留住乡愁,体味乡情!”
   培育乡贤也要与时俱进。曹店村把“乡村文明行动”和“四德”工程建设与评先树优结合起来,“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儿子”、“致富能手”、“五好家庭”等登上了 《光荣榜》,“新乡贤”代表还在道德大讲堂上抒发动人情怀,传承文明风尚。为引导乡亲们养成勤俭习惯,村里还修订了《村规民约》,其中一条就是“凡被评为模范家庭的成员均可免费就餐”。
   “大伙儿一起吃饭,又热乎又热闹,可舒坦了!”这是曹店村人对于“饭场”的共识。
   78岁的李德忠吃惯了“大锅饭”,其素食味道不仅是“健康”,还有“开心”。老少爷们边吃边聊,完全回到了从前“门口饭场,吃喝逗乐”的乡愁记忆。
   87岁的李德一老人尤其喜欢为乡邻写喜联,是闻名乡村的贤才。如今在道德大讲堂门口,老人捋须挥毫,专为参与者赠书“经典训言”。
   在杨楼镇尤庄村文体广场上,笔者见到了正在健身的耄耋老人王在全。1977年末,在外漂泊十几年的王在全携带妻小回到故乡,居无定所,温饱堪忧。乡亲们安排其全家暂住大队部,后又凑钱买了砖瓦帮其盖房,并让他领取了救济粮款,解决了温饱。“乡亲们的恩情比天大、比海深,俺终生难忘。”王在全激动地说。
   “远亲不如近邻,当报济困之恩。这是做人的本分,也是珍藏的乡愁。”如今,王在全老人积极参加公共卫生清理,给孩子们讲道德修养故事,为邻里看家护院,宣传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颇受乡亲们称颂。
   在朱集镇门庙村,干部张桂香带领笔者沿着村道转了一圈儿,一路说道的皆是乡音乡情。建设文化广场、成立腰鼓队、评选表彰好人善事、资助贫困鳏寡等,所有花销均源自本村“走出去”的“新乡绅”许新民的慷慨解囊。“从善养善,留住乡愁,为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添一把力。”许新民的殷实情感赢得众口称赞。
   据悉,近年来,享誉“首善之地”的单县,大力挖掘和弘扬“善文化”,提升和优化乡愁中的“善元素”,引导创业创富者,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留住美丽乡愁,丰富时代内涵,助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通讯员 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