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7月11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秦绍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近日,笔者探访单县曹庄乡西秦庄村村民秦绍奎,其堂屋摆着的两件“家珍”引起笔者关注:一件是镜框,嵌入的红纸上写着:仁慈、勤奋。一件是曹庄乡党委授予的“十佳党员”奖牌。“家训和奖牌时时刻刻勉励我,做好农民,当好党员!”老秦说。
   年逾花甲的秦绍奎和妻子李巧云身体力行,传承家风,3个儿子自幼品学兼优,现分别在部队和地方政法机关建功立业,成为家乡父老乡亲的骄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都希望含辛茹苦多半生的父母随他们居住,放弃劳神费力的庄稼活。秦绍奎夫妇却认为,是家乡“一亩三分地”供给一家老小温饱,供给孩子们走进大学校门,庄稼人不能小富即安,忘了根本。于是,老两口坚持生活在老家,继续耕种7亩田地。
   今年,无奈之下,妻子李巧云进城带孙子,老秦则坚持留守,一人耕种收卖,忙得不亦乐乎。
   老秦动情地说:“只要看到绿油油的禾苗和饱满的果实,我心里就无比激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农民的自豪!”
   在沙土窝里,爱学习、勤钻研的老秦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实施多种经济作物间作技术,每年有6万元的纯收入,是一年两季传统种植收益的10倍。
   种好地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庄稼人,还应力所能及地做些好事。多年来,他分别捐款3000元、1000元支援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与贵州六盘水市贫困男孩孟义辉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3年累计资助1800多元;每到春节,他给本村耄耋老人赠送糕点、牛奶等;捐出自家的砖,自费购买沙子、水泥维修村里道路和灌溉机井井口;自订了多种报刊,赠予村民传阅;参与乡村文明行动,义务清除公共场所垃圾、自费美化墙体等。老秦的善行赢得了群众的赞许。
   采访当日,老秦正在整理自家的老院落。“我计划创办老年活动大院,吸引留守、空巢老人自娱自乐,安度晚年。”秦绍奎说:“作为新时代职业农民,不能仅限于种好自家‘一亩三分地’,还要种好‘文明道德田’,收获更丰盈的精神食粮……”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