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11月03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助力双联双创 唱响为民服务
——定陶县孟海镇农村基层党员活动剪影
“我镇‘双联双创’工作人员在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富的同时,农村基层党员顺势而为,主动出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尊老敬老、文化娱人之歌,谱写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歌,谱写着技术帮扶、共同富裕之歌;唱响为民服务曲,提高群众满意度,我镇的‘双联双创’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孟海镇党委书记袁绍林给记者介绍说。
老党员追逐“文化梦”
前不久,一场“知党恩、颂党情、跟党走,喜迎十八届五中全会暨梨园清音老人节”戏曲晚会在孟海镇马常修自办的“戏迷大舞台”上演,演出现场灯火辉煌,热闹非凡。据了解,今年是74岁的农村老党员马常修连续十年自发编排老人节茶话会。
“谁能唱,谁上场,这个台子就是咱农民自己的星光大道。”刚一开场,马常修的即兴演讲立刻引起台下的共鸣。
马常修自1998年创办老年俱乐部以来,每年都举办上百场文化娱乐活动,村里的老人也有了娱乐的地方。2005年,马常修夫妇省吃俭用又办起了戏迷大舞台、老年流动演唱团、戏迷大篷车等,把文化和娱乐种到农民心坎上,用戏曲的形式歌唱社会主义新农村,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生活。现在,为更好地照顾老人,马常修又办起了日间照料养老中心。
大学生读写“养鸡经”
“当时一说要成立合作社,全村28户养鸡户都加入了,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统一采购,养鸡户都省心不少。”记者见到张中升时,他正在准备迎接上级规范化养殖场检查。张中升现任定陶县万福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定陶县中升养鸡场场长,是孟海镇有名的模范计生户。
带着“书生气”的他是一名朴实的农家子弟,也是让全村骄傲的党员名牌大学生,毕业后凭着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辞去高薪工作回乡甘当“养鸡娃”。
2012年,张中升想到与山东省富硒委研发生产富硒鸡蛋,第一茬养殖就大胆购进了5000只鸡苗,目前定陶县中升养鸡场约有成品蛋鸡2万只,日产优质鸡蛋26000枚左右,幼苗13000只,年育雏可达近百万只,年收入超过30万元。
“生产无公害鸡蛋已被上级批准,作为一个党员我要带动更多的人致富,这是我永恒的追求。”谈及未来的发展蓝图,张中升透露,待时机成熟,计划延伸产业链,涉足蛋品加工与销售,实现加工产品多层次升值。
退伍兵铺筑“创业梦”
1990年3月,年仅19岁的牛红江怀着青春的梦想,步入军营。服役期间,他多次荣获“优秀士兵”和“先进党员”等光荣称号,两次荣立团三等功。复员后,他当过保安、经营过个体运输,2007年回到牛屯村,先后开办了杂货店、洗车场,搞过种植,成立建筑队,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从2013—2015年,牛红江先后流转土地630亩,种植玫瑰、油用牡丹、桃树、苹果树、枣树、葡萄等。牛红江流转来的土地,每天需雇工60人,每人每天开工资70元,有力带动了当地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打工走上致富路。
牛红江先后走遍了全镇20余个自然村,和广大村民交朋友、讲科技,把自己所掌握的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毫不保留地向广大群众、果农传授。
通讯员 马剑 记者 刘卫国
老党员追逐“文化梦”
前不久,一场“知党恩、颂党情、跟党走,喜迎十八届五中全会暨梨园清音老人节”戏曲晚会在孟海镇马常修自办的“戏迷大舞台”上演,演出现场灯火辉煌,热闹非凡。据了解,今年是74岁的农村老党员马常修连续十年自发编排老人节茶话会。
“谁能唱,谁上场,这个台子就是咱农民自己的星光大道。”刚一开场,马常修的即兴演讲立刻引起台下的共鸣。
马常修自1998年创办老年俱乐部以来,每年都举办上百场文化娱乐活动,村里的老人也有了娱乐的地方。2005年,马常修夫妇省吃俭用又办起了戏迷大舞台、老年流动演唱团、戏迷大篷车等,把文化和娱乐种到农民心坎上,用戏曲的形式歌唱社会主义新农村,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生活。现在,为更好地照顾老人,马常修又办起了日间照料养老中心。
大学生读写“养鸡经”
“当时一说要成立合作社,全村28户养鸡户都加入了,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统一采购,养鸡户都省心不少。”记者见到张中升时,他正在准备迎接上级规范化养殖场检查。张中升现任定陶县万福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定陶县中升养鸡场场长,是孟海镇有名的模范计生户。
带着“书生气”的他是一名朴实的农家子弟,也是让全村骄傲的党员名牌大学生,毕业后凭着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辞去高薪工作回乡甘当“养鸡娃”。
2012年,张中升想到与山东省富硒委研发生产富硒鸡蛋,第一茬养殖就大胆购进了5000只鸡苗,目前定陶县中升养鸡场约有成品蛋鸡2万只,日产优质鸡蛋26000枚左右,幼苗13000只,年育雏可达近百万只,年收入超过30万元。
“生产无公害鸡蛋已被上级批准,作为一个党员我要带动更多的人致富,这是我永恒的追求。”谈及未来的发展蓝图,张中升透露,待时机成熟,计划延伸产业链,涉足蛋品加工与销售,实现加工产品多层次升值。
退伍兵铺筑“创业梦”
1990年3月,年仅19岁的牛红江怀着青春的梦想,步入军营。服役期间,他多次荣获“优秀士兵”和“先进党员”等光荣称号,两次荣立团三等功。复员后,他当过保安、经营过个体运输,2007年回到牛屯村,先后开办了杂货店、洗车场,搞过种植,成立建筑队,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从2013—2015年,牛红江先后流转土地630亩,种植玫瑰、油用牡丹、桃树、苹果树、枣树、葡萄等。牛红江流转来的土地,每天需雇工60人,每人每天开工资70元,有力带动了当地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打工走上致富路。
牛红江先后走遍了全镇20余个自然村,和广大村民交朋友、讲科技,把自己所掌握的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毫不保留地向广大群众、果农传授。
通讯员 马剑 记者 刘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