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12月31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农民变股东 商保来托底 电商辟销路

——牡丹区探索“脱贫”新模式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的殷切嘱托,牡丹区党委、政府深化“一户一案”精准扶贫、“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和“一人一岗”就业扶贫,不断创新金融基地扶贫、医保扶贫、电商扶贫等扶贫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全力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2016年,牡丹区脱贫40365人,巩固了脱贫成果,为提前完成“脱贫攻艰”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基地大棚:农民转身变股东
   “种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股份,在基地务工每天有收入,每年有分红,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我心满意足了!”沙土镇李叉楼村村民李华超一提到扶贫新模式让自己脱贫解困,就乐呵呵的。
   在牡丹区,像李华超这样成为“股民”的农民越来越多。是什么样的变革,让农民的脸上有了笑容;是什么样的变革,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这就是牡丹区正在探索的“政府投资、企业经营、贫困村资产收益、贫困户入股分红”的经营模式。
   “贫困户变为股东后,将公司和贫困户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双方积极性,最大程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和脱贫效益,兼顾了公平和效率。”牡丹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泽中说。
   牡丹区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投资1.1亿元,在全区建设10个扶贫基地,共有600座反季节果蔬大棚,统一承包给菏泽银田农贸集团经营,租金收益归贫困村所有,每个贫困村每年可得租金4万元,其中80%用于贫困户分红脱贫,20%用于村公益事业。贫困户可以用劳动力和少量资金入股,就能够占一个大棚三成到五成的股份,每年根据收益情况和农贸集团进行分红。
   目前,全区建设扶贫示范基地187处,扶贫就业车间129处,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
  商业医保:健康不再拖后腿
   在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一个普遍又棘手的问题。今年6月,牡丹区何楼办事处格针王村53岁的村民焦俊莲患脑瘤住院,花费32万多元,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一下子陷入绝境。
   “对于患大病的贫困家庭,仅靠好心人救助或组织临时性的社会募捐并不是长久之计,必须从制度设计上来解决。”牡丹区委书记张福龙说。为此,牡丹区安排专项资金900多万元,为建档立卡的82197名贫困人口购买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需要贫困户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按补偿比例由保险机构再次补偿,最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占比可降低至10%左右。
   目前,牡丹区已为665户患病贫困户核准发放总计720万元的大病商业补充保险金。此外,该区还投入200余万元,为全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这种健康扶贫模式,从制度上避免了“一人得病,全家返贫”情况的发生。
  电子商务:点开农业畅销道
   “不出家门,鼠标一点生意就轻松做成了。之前从没想过,牡丹还能这样卖!”作为皇镇乡王桥村牡丹产业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王本爱深有感触地说。
   2015年,王本爱第一次接触电子商务,感受到电商的巨大“威力”,经过考察论证,村两委最后确定了 “电商+牡丹产业+贫困户”的发展思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牡丹。据悉,王桥村现已注册电商74家,通过电商销售牡丹、芍药,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电商”专业村,产品销往新疆、内蒙、四川、广西等地,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800元。
   除了牡丹网上卖,牡丹区还充分利用鲁锦、手工艺品、特优农产品、特色副食品等特色资源,依托淘宝特色中国·菏泽馆、银田农特网、农村淘宝、田田圈等电商平台,综合运用展销、直销、网销等多种形式,通过集中仓储、统一管理、质量追溯和规范服务,打造菏泽特优产品品牌和商标。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让农产品鼠标一点就走向世界大市场,带动大批农民足不出户走上致富脱贫路。记者 李若生 刘剑辉 通讯员 郜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