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年01月11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带着真感情一切为群众

——

成武县胡堂村搬迁启示
        城市棚户区改造、村庄搬迁整合因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成为各类矛盾的焦点,被称为新时期政府工作的“第一难”。地处成武县化工园区的汶上集镇胡堂村,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整体搬迁和安置。总结该村搬迁工作的经验,留下了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做好搬迁工作,在安置区选址上要尊重群众意愿,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孩子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胡堂村共有82户,87处院落,总人口255人,需安置115户。指挥部成员在入户走访中发现,搬迁工作存在着群众思想转变难、统一思想难、搬迁难、种地难、到企业上班难、学生转学难、安置区选址难等“一大堆”难题,其中最难的是安置区选址。
   面对群众的思想实际,指挥部成员在挨门挨户持续做好工作的同时,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作用,先后召开6次党员会、8次村民代表会,围绕县城、镇驻地、张杨社区3个安置区选址,充分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最后确定了往张杨社区搬迁的方案。群众认为,张杨社区离原村近,有现成的房源,搬过去就能住,房价又是成本价,还有小学、幼儿园和老年房,村民经济能力承受得起,种地、到企业上班、孩子上学、老年人入住生活也方便。
   启示之二:做好搬迁工作,要建立周全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在组织领导、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其它环节、细节上切合实际。
   搬迁工作涉及各家各户的利益,情况复杂,矛盾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受阻,甚至走弯路。指挥部坚持在调研之后定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逐步形成了“三法八制”的工作推进机制。“三法”就是一线工作法、亲朋联动法、真情感化法,做到工作在一线开展,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发现,方法在一线产生,矛盾在一线化解,利用村民的亲戚、朋友、同学、战友等关系帮助做工作,用真情感化人。“八制”就是工作点评制、疑难问题会办制、疑难杂症票决制、处理结果公示制、政策不通“加餐”制、重点人员带头制、企业互动制、奖励激促制。通过点评,找准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着力点,制定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通过疑难问题集体会办、疑难杂症民主票决,防止了决策失误;通过对处理结果公示、对政策不通的群众单独做工作、落实奖励激促措施,提高了工作透明度,细化了工作,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实行企业、工商户部门搞配合,动员党员、干部和企业员工、工商户带头,发挥了联动效应。
   启示之三:做好搬迁工作,政府工作人员要带着真情和感情,坚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
   胡堂村搬迁工作全程实行 “阳光”管理、“阳光”政策、“阳光”评估、“阳光”房价,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做到“和谐搬迁”,针对群众大多存在故土难离、穷家难舍和争取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实际,耐心引导,并为每家每户在旧院落里照了“全家福”,使他们留下了乡村记忆和“乡愁”;针对存在实际困难的家庭,尽力给予必要的帮助,对无房租住的帮助联系临时安置房源,对家人在外地或打工一时回不来的,出人帮助搬迁。通过这些扎实细致的工作,搬迁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由“要我搬”变成了“我要搬”。                通讯员 孔令符 记者 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