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年02月17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5]

刘勇先:我为家乡著史略

一位单县籍耄耋老人编著的《单县古代教育史略》《单县志·校注》有望与故土乡亲见面——
1936年11月,刘勇先生于今日单县老城区牌坊广场附近。至今,老人还珍藏着1953年单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这成为老人眷恋家乡、记忆乡愁的“传家宝”。
   刘勇先于1960年参加工作,先后参与黄河青铜峡、长江葛洲坝、三峡、黄河大峡、汉江安康等水电站建设,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997年退休后,老人致力编著出版了5部地方文史图书,并在文史杂志发表200余篇文章。
  发现明代隆庆三年版《单县志》孤本
   2015年初,刘勇先陆续收阅在单县政府机关工作的老同学刘庆武寄来的新编 《单县志》、《单县春秋》、《单县通史》、《单县教育六十年志(1949-2009)》等文献资料,认为单县是中国教师鼻祖、舜帝之师单卷(史称单父、善卷)的属地,家乡文化教育历史底蕴厚重,从而产生了编著《单县古代教育史略》《单县志·校注》的想法。
   于是,两位志同道合的老同学不辞辛苦,想方设法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寻到了明代隆庆三年、康熙五十六年、乾隆二十四年、民国十八年四个版本的《单县志》,深读精研,厚积薄发,夙编夜撰,孜孜不倦。刘勇先老人说,明代隆庆三年《单县志》为孤本,从日本回流中国。当年在国家图书馆看到这部 《单县志》时,其对家乡的眷慕之情油然而生。
  诠释“大元单州重修庙学碑”碑文
   刘勇先曾编著出版 《安康古代教育史略》,作垫脚石,老人对《单县古代教育史略》的框架显然容易了一些。他悉心研读史料,获悉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大雨磅礴,黄河在单县黄堌口决口,县城遭遇灭顶之灾,官府史料文档湮没,就连文庙、书院及重修文庙等石碑也未幸免于难。历史文献实物的缺失,对两位老者编写单县史略带来了很大困难。
   2009年3月20日,对刘勇先、刘庆武来说,是一个未及预料的机遇。在单县老城区商业步行街开发工地,元代至正十七年“大元单州重修庙学碑”出土。该石碑为文庙记事碑,高4.1米、宽1.1米、厚0.3米,重约20吨。碑文1200余字,字体周正,叙事清晰,可谓极其宝贵的实物文献档案。刘勇先激动不已,诠释全文,为编著教育史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刘勇先说,他编著单县教育史略旨在“鞭策我们秉承先贤风范,再创单县教育辉煌”。
  释义清代知县王镛版《单县志》典故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刘勇先、刘庆武两位老者从四部《单县志》中摘录序言、学校志、选举志(科考)、历代进士名录、历代名人录、古人诗词汇录等,以突出其珍贵价值,让岁月钩沉重放异彩。
   依据清代康熙五十六年单县知县王镛重修的《单县志》为底本,刘勇先潜心校勘、缜密注释。该志卷之八中有夏侯之耳、黄巌之髪、庐陵之荻、卫瑜之燕缕、陶英(婴)之黄鹄、铜肘墨腰等典故,引发老人苦思冥想。其查阅《辞源》《辞海》《中国典故大全》等诸多工具书,始终未见踪影。后在《女范编》《列女传》等国学经典中找到了点滴线索,又翻阅了数部史籍,走访国学研究学者,对60多个典故进行近2000条注解,得到了文史专家的充分肯定。
   刘勇先老人举了一个例子。“铜肘墨腰”典故是讲清代初期,单县令徐化民获悉匪寇进犯,便身披铠甲准备迎敌。铠甲的铜片护肘、黑漆犀皮护腰,故称“铜肘墨腰”。
   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为典故赋予了神秘色彩,研究和释义是一个了解家乡历史变革和传承家乡人文精神的过程。”刘勇先说,倾注着其晚年心血,共计75万字的《单县古代教育史略》《单县志·校注》即将出版。这是刘勇先老人新一年的新期待! 通讯员 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