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下一版>

日期:[2017年08月09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棚改让安居梦想照进现实

——

看棚户区改造如何从根本上改善百姓居住条件
  开栏的话
   对于居住在棚户区的居民来说,曾经的那些日子,家是一个想起就揪心的字眼:房子越来越旧,环境越来越差……近年来,伴随着我市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众多棚户区居民告别危旧简陋的棚户区,搬进舒适宜居的新楼房,圆了“安居乐业”的愿景,感受“幸福来敲门”的喜悦。近期,记者和市棚改办工作人员来到各县区的棚改征收和安置区现场,探寻惠民政策带给这座城市的变化。即日起,本报推出《棚改“十个有利于”筑起民生“暖巢”》专栏,敬请读者关注。
   新家阳台上摆放着刀枪剑戟,每天晚饭后,52岁的韩茂帅便会拿出几样,来到御河丹城小区北门外的广场练练手。自幼习武的老韩说,以前可没有这样的条件,一早一晚想练练拳、耍耍器械,得跑到离家5里地以外的空地。
   得益于棚改,今年初,老韩一家离开了低矮简陋的老屋,搬入崭新的高楼,乔迁的欣喜和崭新的生活,一并朝他们袭来。老韩有了就近习武健身场地,妻子郭凤芹也有了新的生活习惯:小区售楼处前的广场上,每天早晚都有跳健身操的队伍,她也加入其中,夏日的夜晚,伴随着音乐活动活动筋骨。
   “住平房和楼房绝对是两个概念,搬到新家后,不只是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提升,以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真的成了现实。”8月4日,郭凤芹告诉记者。
   从2016年底开始,牡丹区牡丹办事处桂陵社区近400户居民,陆续搬入已经交房的御河丹城小区,生活开始了崭新的一页。
   昔日生活在 “脏乱差”环境中的棚户区居民,搬入新居后,摒弃旧习惯,养成新习惯,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改变。棚户区改造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重塑着人们的生活理念。
   通过棚改完善生活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增强了百姓幸福感。就近安置,低矮的平房变成了楼房。比起之前居住环境,新的居民小区内部景观植物围绕,西邻曹州牡丹园,东依赵王河,足不出户就将美景尽收眼底。
   “环境好了心情就舒畅,邻居还是那些人,居住环境却有了大的改变,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韩茂帅告诉记者。
   而在永和嘉园居住的沙秀梅,早在2013年底就享受到了棚改带来的福祉,居住在牡丹区西城办事处兴华社区的她,在2013年底搬进了新居。说起住楼房的感受,沙秀梅认为现在的生活比居住在棚户区时明显高了一个档次。
   “之前我们一家7口人居住在一起,看着不远处的高楼大厦,强烈的对比,让棚户区居民明显感觉自己与时代的脱节。搬进舒适宜居的新楼房,是我们一直盼望的事情。”沙秀梅说。
   “搬进新小区,卫生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住在楼上不用担心雨天屋内返潮;冬天有暖气也不用怕老人、孩子煤气中毒。”沙秀梅说。之前居住在平房院落,冬天靠烧煤球供暖,煤球炉放在厨房,与她的卧室一墙之隔。2007年大年初一,一早刚从床上坐起来,就感觉头晕,又躺在了床上,家人感觉她是煤气中毒,赶快送到卫生室打了点滴。
   “城中有村,村外有城;村外现代化,村内脏乱差。”这是城区很多城中村棚改之前的真实写照。如今,一处处低矮潮湿的棚户区,正在被鳞次栉比的楼房取代。史无前例的棚改规模,让城市旧貌换新颜,更让棚户区居民圆了“安居梦”。随着城中村、城市危房改造被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居民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的同时,城市发展也有了新气象。
   安居乃民之所盼。从昔日破旧平房到现代化的安置小区,让生活在棚户区的群众居者有其屋,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状态。记者无论走到哪个居民家中,都能听到一段与棚改息息相关的故事,或是“老屋条件差”的回忆,或是乔迁新居迈入新生活的喜悦……幸福的笑容在脸上绽放,让居民的安居梦照进了现实。
   棚户区改造进行中,城市的更新也在重建中拉开大幕,土地资源的优化更“激活”了城市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群众正享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
   我市把棚改工作作为实现 “科学赶超、后来居上”奋斗目标的重要措施,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提升形象的突破口。通过棚改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各级各有关部门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多项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棚改项目快速前进。棚改进行中,我市正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做到依法征收、和谐拆迁、妥善安置,力争早日把菏泽打造成本地人留恋、外乡人向往的魅力城市。
  记 者 张 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