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县域新闻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8月1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武装“脑瓜子” 管住“权把子” 扎紧“钱袋子” 整治“败家子”

郓城县纪委联动织就农村廉政网

本报讯 (通讯员 侯宝立 张友申记者 郑华伟)郓城县纪委围绕农民群众关注的“人、财、物”等关键环节,通过武装“脑瓜子”、管住“权把子”,扎紧“钱袋子”、整治“败家子”,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通过网络教育、媒体教育和“农村党员廉政论坛”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教育方式,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生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去年全县共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6个班次、2000余人次,农村基层干部受训率达到96%;县纪委组织 “清风颂”文化演出4场次,演出节目50余个,放映廉政教育警示片30余场次。通过加强廉政教育,武装“脑瓜子”。
   先后制定农村干部廉政公开承诺、述职述廉、廉政谈话、提醒警示谈话、违纪诫勉谈话等多项规章制度。为全县6900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建立个人廉政档案,及时对个别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不实、工作实绩差的村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并限期整改,对2名整改后群众仍不满意的村干部进行免职,对3名违纪党员干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通过健全规章制度,管住“权把子”。
   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村财村用乡管”制度,每个乡镇都建立财务管理中心,对各村的账务进行统管,建立严格的定期报账制度,要求各村会计每月10日前将上月发生的账目和单据及收支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全面公开。通过加强财政监督,扎紧“钱袋子”。
   建立健全办案体系,把乡镇纪委作为查处农村案件的动力,对于一般性农村案件放手大胆交办;对乡镇纪委查不了或查处不力的案件授于纪工委办理;发挥县纪委便于协调,处于领导地位的优势,加强对乡镇纪委、纪工委案件办理的督查指导。通过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整治“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