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文学副刊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10月2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5]

与母亲比邻

□ 秦闪云
   母亲今年九十一岁,算起闰年闰月,实际年龄大概九十四五的样子。可她,耳不聋,眼不花,听戏分出生旦丑,拿起针来能插花。
   父亲去世后,儿女们不再让她一个人独居了。大哥二姐和我的楼房她都住不惯,非要住平房。现在城市楼房林立,找个平房还真不那么容易。一个朋友给我出主意,小区的车库不就是平房吗?我立马行动,同时买了挨边的两个三十平方的车库,进行了简单装修配置。门前靠路,路前花园,早晚都有阳光。母亲和保姆住进来后,那叫一个高兴。白天有周围老太太说话打牌,晚上又十分安静。不用拄拐棍,一脚就迈出门外。母亲和保姆住一间就很宽宽绰绰,另一间我就装置成了书房兼茶室。闲暇时邀二三朋友,喝茶聊天。独处时,读书写作赏石很是舒适惬意。其实我的本意是离母亲近点,多陪陪她。
   最近,我体会了一种偷陪母亲的独特意味,很是温馨。有时保姆回家了,晚上不放心,就得看着她。我是夜猫子又睡不早,看她睡了,就去隔壁书房,看看书上上网写点东西。间隙,去看她睡得很好很香很踏实,就很有幸福感。她知道我没离远。睡时,我又怕吵醒她,就在书房沙发将就。每天的上下班,或者出发前,我都去看她一眼。假如三两天不来她就挂念担心,让保姆打电话。经常,我过去看她,一般都有几位老太太陪她说话,唯恐打断老人们,我就不进去,直接就去茶室。后来,她也知道了我的规律,她在门口看一眼我在,也不进来就回屋了。我就感觉和母亲是比邻而居,偷陪她的意味、乐趣也很盈足。
   母亲一辈子作的难、受的罪、出的力,可是一箩筐一箩筐的。但她都挺过来了。坚强,让她收获了家庭;想得开让她豁达;粗茶淡饭成就了她的长寿。儿女多了,她年轻时,并不过多挂念儿女,因为父亲的事,地里的活让她足够忙碌,所以并不见她过多落泪。即使她三十多岁得了大骻骨髓炎,她也能坦然面对。我记得她经常落泪是因为大哥的当兵。大哥几天不来信,她就会嘟囔,就会伤心。后来,我就以大哥的角度,写了一首诗《母亲,别哭了》:母亲别哭了/我是从你的掌上/结下的茧里/拱出的小飞蛾/被你绵绵的心思缠绕着/怎么也飞不出你无边的眷恋/母亲别哭了/我是从你的口中哼出的曲里/蹦出的小音符/被你爱的琴弦弹拨着/怎么也跳不出你长长的挂牵/别哭了/母亲我是你放飞的风筝/只要你手中线一收拢/我就会完整地出现在你的面前/别哭了母亲
   这首并没多少技巧的小诗,获得了一个全国比赛的奖项,并被地方史书收录,我想他们看中的是什么呢?感情?理念?意象?朴实?现代倡导的孝心理念,应多陪陪老人,别留遗憾。根据我的体验,儿女做只母亲手中的风筝也很好。在一定范围内,时而远,时而近,飘飘渺渺,若即若离的。但有一个原则,线是在她手里的,她只要一收,你就得回来。
   母亲的柔情和父亲很相似,是隐藏的,因为她的经历让她沉静,他们对亲人的感情都不大明示。大多老人都是一样的,人多了,嫌吵;没人了,又孤独。对于矛盾的老人心态,儿女们不要急躁,不要嫌弃责备,要会揣摩他们的心态和需求。就像他们时代的传统爱情,在现代年轻人看来,就不像爱情,甚至没有爱情。因为他们的爱情蕴藏在吵吵闹闹、家长里短、锅碗瓢盆中。就像儿女们一回到家里,她就会唠叨父亲多么地不听话,会气人,说起来义愤填膺地。就像父亲身体不好再加懒惰,常让母亲给他挠痒痒,母亲说着我不给你挠,但手已经伸过去,挠着挠着,父亲嫌疼了,她嘴里说着挠死你,其实手已经温顺起来。但儿女们一批评父亲,她又不愿意了,又嫌儿女对父亲苛刻,令人哭笑不得。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同甘共苦,早已让他们刻骨铭心,打不烂,摔不坏,分不开的那种依恋,山一般坚实,阳光一般温暖。
   家有老人是个宝。不要说别的,就说他们随口说出的各种谚语、俗语,大都贴切形象,是他们一辈子历练总结出的人生精华,很有价值,永远不过时。这就是宝藏。善待老人,不是让他们吃多好、穿多好、住多好,关键是随其心意、让其开心,才是法宝。
   没想到,不经意设置的一间茶室,让我对孝道有了另一种思考。与母亲比邻而居,何其幸运,何其幸福!关键是心要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