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年11月2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陈伟:守护光明的使者
17年前,21岁的陈伟大学毕业,怀着一份踌躇满志的激情来到国网定陶区供电公司。17年来,他参与了定陶电网近90%变电站工程的安装、调试、检修。如今,身为国网菏泽市定陶区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的陈伟,更是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工作的这些年,我看着电网建设飞速发展,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感。”陈伟告诉记者,每一个电力工人都是光明使者,守护着万家灯火。
勤学苦干的“蓝领”工人
一顶安全帽、一套工作服,一双绝缘胶鞋,一副绝缘手套,是陈伟的“标配”。
“做我们这行越是极端天气,越是用电高峰,设备越是容易出故障。特别是酷暑天气,身上的衣服一会儿就能湿透,一天下来衣服都是反反复复干湿了好几遍,自己都能闻得到自身的汗臭味。”陈伟打趣道。
2012年,公司实施35kV孟海变电工程建设项目,陈伟参与了二次回路的接线安装和继保试验工作。在设备的接线安装过程中他们小组积极与生产技术部和监理方合作协商,在电缆捆扎和接线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从科学安全、美观大方的角度出发,扎好每一根电缆,接好每一根线。常规情况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们仅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
从事电力工作以后,陈伟先后参加、主导实施了众多工程,保障了定陶区的正常用电。
擅长攻关的技术能手
说起定陶电网内每一座变电站的设备型号、性能、结构和施工安装时间,陈伟都能如数家珍。他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定陶第一个大型室内变电站工程——110千伏朱楼变电站工程。当时安装由厂家生产的全封闭组合电器时,派来指导安装的技术员在装完第一台全封闭组合电器后提出回厂的要求,理由是已待够了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若要继续得到他的指导,需另外支付报酬,而这笔以时间计算的报酬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经过深思熟虑后,陈伟决定:“我们自己安装!”大家都捏着一把汗,毕竟这是新型组合电器,没有可借鉴的安装经验,如果安装出现问题,将造成更大的损失!陈伟心里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但多年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又让他相信自己。其实,在厂家技术员指导安装第一台全封闭组合电器时,有心的他已掌握了所有的安装要领,并且对照产品说明书对各种数据和安装要求进行了记录,积累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他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高压氮充气检测方法检测出了全封闭组合电器漏气部位,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了安装的顺利进行,在预定的时间内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主变安装。
孜孜不倦的创新人才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3年,公司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陈伟创新工作室”。走进工作室,就能看到一线职工的技术创新成果。虽然一些小发明、小创新看起来不显眼,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非常实用。
近年来,陈伟充分发挥创新带头人的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师带徒等活动,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创新蓝领”“草根发明家”“金牌工人”,打造了技术型、专家型、团队型、文化型的创新力量。2016年5月,“陈伟创新工作室”荣获菏泽供电公司“十佳青年创新创效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6月,他主创研发的“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新型卡线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像陈伟一样活跃在电力战线的电力工人,炎炎夏日头顶酷暑、凛冽寒风身披酷寒是他们极端的工作环境,而他们却把明亮光彩奉献给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 记者 王浩
勤学苦干的“蓝领”工人
一顶安全帽、一套工作服,一双绝缘胶鞋,一副绝缘手套,是陈伟的“标配”。
“做我们这行越是极端天气,越是用电高峰,设备越是容易出故障。特别是酷暑天气,身上的衣服一会儿就能湿透,一天下来衣服都是反反复复干湿了好几遍,自己都能闻得到自身的汗臭味。”陈伟打趣道。
2012年,公司实施35kV孟海变电工程建设项目,陈伟参与了二次回路的接线安装和继保试验工作。在设备的接线安装过程中他们小组积极与生产技术部和监理方合作协商,在电缆捆扎和接线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从科学安全、美观大方的角度出发,扎好每一根电缆,接好每一根线。常规情况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们仅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
从事电力工作以后,陈伟先后参加、主导实施了众多工程,保障了定陶区的正常用电。
擅长攻关的技术能手
说起定陶电网内每一座变电站的设备型号、性能、结构和施工安装时间,陈伟都能如数家珍。他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定陶第一个大型室内变电站工程——110千伏朱楼变电站工程。当时安装由厂家生产的全封闭组合电器时,派来指导安装的技术员在装完第一台全封闭组合电器后提出回厂的要求,理由是已待够了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若要继续得到他的指导,需另外支付报酬,而这笔以时间计算的报酬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经过深思熟虑后,陈伟决定:“我们自己安装!”大家都捏着一把汗,毕竟这是新型组合电器,没有可借鉴的安装经验,如果安装出现问题,将造成更大的损失!陈伟心里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但多年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又让他相信自己。其实,在厂家技术员指导安装第一台全封闭组合电器时,有心的他已掌握了所有的安装要领,并且对照产品说明书对各种数据和安装要求进行了记录,积累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他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高压氮充气检测方法检测出了全封闭组合电器漏气部位,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了安装的顺利进行,在预定的时间内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主变安装。
孜孜不倦的创新人才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3年,公司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陈伟创新工作室”。走进工作室,就能看到一线职工的技术创新成果。虽然一些小发明、小创新看起来不显眼,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非常实用。
近年来,陈伟充分发挥创新带头人的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师带徒等活动,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创新蓝领”“草根发明家”“金牌工人”,打造了技术型、专家型、团队型、文化型的创新力量。2016年5月,“陈伟创新工作室”荣获菏泽供电公司“十佳青年创新创效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6月,他主创研发的“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新型卡线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像陈伟一样活跃在电力战线的电力工人,炎炎夏日头顶酷暑、凛冽寒风身披酷寒是他们极端的工作环境,而他们却把明亮光彩奉献给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 记者 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