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头版

下一版>

日期:[2018年02月23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牡丹出国门 致富众村民

——牡丹区黄堽镇发展牡丹产业见闻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牡丹区黄堽镇的中国菏泽牡丹出口示范区,这里的基础设施都已建设完成,目前正忙着装修、安装机器设备和整修厂区道路。
   “这个出口示范区是由菏泽牡丹商会5家骨干企业一起投资建设的,下一步,我们会将牡丹种植基地和牡丹产品研究、深加工融合在一起,全面推动我市牡丹出口和牡丹产业发展。”与牡丹打了20多年交道的王建立告诉记者,他是示范区的负责人之一,也是示范区新落户的菏泽谷雨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之一,不仅见证了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更是通过牡丹出口带动了许多农户种植牡丹。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们就一直在做牡丹苗的出口,以前散户多,市场风险较大。直到2010年后,牡丹出口的国际市场开始不断增大,我市牡丹出口的规模也飞速发展。”示范区的李晓奇经理告诉记者,同样自小接触牡丹的他可是中国农业大学的高才生,拒绝了外地园艺公司的高薪工作返乡创业,“于是,我们便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农户订单式种植,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李晓奇同时也是鲁菏牡丹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目前他们合作社共有150余户社员,流转了黄堽镇及周边一千余亩土地,有效地助推了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
   牡丹街道百花社区洪庙村的孙文杰是一个牡丹苗种植户,从父辈开始就一直从事牡丹种植,他笑着对记者说:“我从2002年就开始种植牡丹,不过当时只有三亩地,而且种植的牡丹品种不能及时迎合市场,一亩地一年也就挣个两千多块钱。”孙文杰当时的日子并不富裕,主要是牡丹种了不好卖,但比起种植普通农作物还是强一点,再加上对牡丹的感情,让他坚持了下来。
   2008年,孙文杰加入了鲁菏牡丹种植合作社,开始种植出口牡丹苗。“从那时起,我的牡丹越种规模越大,去年我种了近四十亩地,一亩地一年能挣一万多!”孙文杰提到牡丹出口就很兴奋,他正是靠着牡丹出口买了房还买了车,“不过,我富裕了不能忘本,用工时我都是优先选择贫困户,而且周围很多人都在我影响下种起了出口牡丹苗,我们全村就有近三百户在种植。”
   牡丹街道赵楼社区的赵亮和赵保光是“铁哥们”,他们同样也是从很早就种植牡丹。“开始我们自己种植牡丹也是收入很低,根本不够家用,只能再干些其他挣钱的工作。”那时他们哥俩都刚刚结婚,种植牡丹的收入远远不够花销,“现在我们根据公司的需要种植出口牡丹苗,根本不用担心市场,去年一年我们就挣了二三十万。而且,去年还有个荷兰的客户到我地里去参观,那时别提有多骄傲了!”
   王建立告诉记者:“目前,全国的出口牡丹绝大部分都集中在菏泽,我们会立足优势,拉伸产业链条,做好‘谷雨牡丹’这个品牌,大力发展牡丹籽油等深加工产品,发挥20多年的国际贸易经验,让牡丹系列产品飘香全世界,更好地拉动我市的整个牡丹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小康之路!” 文/图记者 马源劭
  村民们正在分拣准备运往国外的牡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