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4月26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农家院里的“孝心饺子宴”
巨野县经济开发区马楼村村民马士民,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为村里的老人宴设孝道日,组织举办“孝心饺子宴”,众乡亲受感动纷纷做义工——
今年44岁的巨野县经济开发区马楼村村民马士民,两年来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推行孝道,为村里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及65岁以上的老人置办免费饺子宴,被人们传为美谈。
饺子宴,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上午十一点半准时开始,老人们席地而座。这天,村里的年轻人都争着调馅子、包饺子、烧锅、舀碗,争着把热腾腾的饺子端到老人跟前。遇到星期天,村里的孩子们也会主动来做义工。马士民安排孩子先把筷子送到老人手中,再把饺子端到老人面前。他说:“这不只是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孩子们敬老爱老的习惯。”
近年来,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青少年尊老敬老的传统孝文化观念日趋淡化。作为以种地为生的普通农民,马士民心忧如焚。人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不尊重老人就是不尊重自己。他看到有的孤寡和空巢老人,吃饺子成了奢望,就决定每月置办2次饺子宴,请村里孤寡、空巢及65岁以上的老人,到村里的道德大讲堂里免费午餐。
马士民手头并不富裕,妻子杨桂霞看到他办的是好事,坚决支持。自2016年11月以来,全家用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钱,买来白面、鸡蛋、韭菜等食材,动手包饺子,宴请村里的老人。一开始有人不理解,私下议论马士民不知道想什么歪点子,想借老人发邪财。现在,议论的人都服了马士民,树起大拇指,感叹一个农民兄弟不求回报,做到这样真不容易。现在,全村900来口人纷纷做义工,参加饺子宴活动。被宴请的老人每次200多人,最多时达到400多人,就连外村的老人也都赶来参加饺子宴。
“只要老人开心,我就高兴。”这是马士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83岁的高凤兰老太太说:“士民比儿子还好,一口饺子吃不到嘴里,他就不放心。”马士民的爱心行动,受到了广泛赞誉,也影响了周围村里的人。80岁的王义亭老人,会一手理发活。本来年龄大了,已不再理发。马士民的孝老行动感动了他,每当饺子宴这天,他就及时赶到马楼村义务为老人理发。
通讯员 谓磊 瑞永 永杰
今年44岁的巨野县经济开发区马楼村村民马士民,两年来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推行孝道,为村里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及65岁以上的老人置办免费饺子宴,被人们传为美谈。
饺子宴,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上午十一点半准时开始,老人们席地而座。这天,村里的年轻人都争着调馅子、包饺子、烧锅、舀碗,争着把热腾腾的饺子端到老人跟前。遇到星期天,村里的孩子们也会主动来做义工。马士民安排孩子先把筷子送到老人手中,再把饺子端到老人面前。他说:“这不只是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孩子们敬老爱老的习惯。”
近年来,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青少年尊老敬老的传统孝文化观念日趋淡化。作为以种地为生的普通农民,马士民心忧如焚。人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不尊重老人就是不尊重自己。他看到有的孤寡和空巢老人,吃饺子成了奢望,就决定每月置办2次饺子宴,请村里孤寡、空巢及65岁以上的老人,到村里的道德大讲堂里免费午餐。
马士民手头并不富裕,妻子杨桂霞看到他办的是好事,坚决支持。自2016年11月以来,全家用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钱,买来白面、鸡蛋、韭菜等食材,动手包饺子,宴请村里的老人。一开始有人不理解,私下议论马士民不知道想什么歪点子,想借老人发邪财。现在,议论的人都服了马士民,树起大拇指,感叹一个农民兄弟不求回报,做到这样真不容易。现在,全村900来口人纷纷做义工,参加饺子宴活动。被宴请的老人每次200多人,最多时达到400多人,就连外村的老人也都赶来参加饺子宴。
“只要老人开心,我就高兴。”这是马士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83岁的高凤兰老太太说:“士民比儿子还好,一口饺子吃不到嘴里,他就不放心。”马士民的爱心行动,受到了广泛赞誉,也影响了周围村里的人。80岁的王义亭老人,会一手理发活。本来年龄大了,已不再理发。马士民的孝老行动感动了他,每当饺子宴这天,他就及时赶到马楼村义务为老人理发。
通讯员 谓磊 瑞永 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