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县城新闻广告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8月2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只要公心在 不怕纠纷多

——鄄城县红船镇大冯庄村党支部书记冯占刚的治村之道
一次流转300多亩土地,涉及全村240多户、830多名村民,你说这,他说那,各种矛盾、众多诉求,谁都知道是个麻烦事。但是鄄城县红船镇大冯庄村党支书冯占刚用8个月时间,处理各种矛盾数十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大棚项目落地。
   冯占刚,年轻时当过6年兵,1985年当上村党支书。去年4月,镇上将扶贫大棚项目交给大冯庄村,冯占刚喜忧参半。既为村里的贫困群众有了脱贫致富的门路而高兴,也为即将到来的各种矛盾发愁。已经当了几十年村党支书的冯占刚有预感:这“麻烦”绝对小不了。
   对村里来说,建扶贫大棚可是“重大事项”。冯占刚和村委会一班人,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决议、公示群众评议,一步不敢少,一步不敢错。
   然而,在村民大会上还是“出了事”:村民们吵吵嚷嚷,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更有一些“刺头”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想让自己多要些好处、多得些利益,镇、村干部气得想摔手机。
   冯占刚忍住气,与群众代表深入交谈,冯占刚把大家的意见,流转土地租金多少,工程由谁来干,以后谁来大棚里工作等问题一条条记下来。
   扶贫大棚项目的承包方——菏泽睿亿温室工程有限公司,给出的租金是每年每亩500元,虽然低了点,但理由很充分:以后建大棚用村里人,建成后从村里招收工人,还免费教授村民大棚种植技术,保证让大家都脱贫致富。对此,村民们都很感激,但说到利益,不能差毫厘,尤其涉及到以后10年的收益。村民们协商后要价1200元。
   “镇政府给咱争取了政策,找来了资金,大棚建起来就是棵摇钱树,咱不能算小账。”
   “一下占了一半地,半年多没收益,村民们全指着土地流转的租金,日子不好过,再加点。”
   那段时间,冯占刚是两头做工作,跑断了双腿、磨破了嘴皮,终于达成一致:土地流转租金每年每亩900元。承包方与家家户户都签订了合同。
   领租金的时候,冯占刚多长了个 “心眼”:村民直接到县财政局领钱,村干部不插手。不仅如此,项目开工后的每一步进展、每一种赔偿、每一笔款项都在村里的布告栏及时公布,一点不含糊。冯占刚胸有成竹:自己没私心,每一笔都经得起查。几个想找事的“刺头”这下彻底服气了。
   项目开工了,工程由村里的冯占国管理。冯占国带着自己的一班人干起来了。日子久了,村里人有怨言:工程是全村的,凭啥就你们几个人挣钱,其他人喝西北风?有几个性子火爆的干脆找上了门。
   冯占刚找到冯占国:“咱做事得公开、公平、公正,你‘一碗水端不平’,就别怪人家挑你刺。”冯占刚将村里想干工程的人,平均分成几个组。今天这个组干、明天那个组干,分配平均、利益共享,大家都满意。
   在坟地附近干工程,村里的老人忌讳。冯占梁家的坟地正好挨着扶贫大棚,冯占梁梗着脖子,说啥也不让干。承包方只好找上冯占刚。
   冯占刚知道冯占梁的脾气,思想工作不好做。于是,冯占刚打了个“曲线球”,先说服老爷子的儿子,让孩子做工作。最后,冯占刚买上一箱奶到冯占梁家,给了冯占梁台阶下,问题解决,工程顺利推进。
   今年1月,69个扶贫大棚正式投入使用。几十名贫困群众在这里找到工作,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镇上的干部夸冯占刚是个能人,把村里的矛盾调解得好。
   冯占刚不好意思了:“咱没啥能耐,就是记住一条:只要公心在,群众就会支持你,矛盾就能解决。”
  通讯员 房正 记者 焦同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