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文学副刊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10月09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5]

一把算盘见证金融改革

□田忠华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从父辈到我两代从事的农村金融工作,完全见证了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40年,一把算盘把农村金融事业和家庭紧紧相连。
   父亲的农村金融工作,让我与算盘结缘。改革开放之初,父亲在乡政府在村庄设的管区驻队,与政府派出的管区干部合住一屋,属于农村信用社(现已改制农商银行)驻村人员。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父亲拨打算盘时发出噼里啪啦清脆的声音,听到这个声音,心里总是发痒,总想摸上一摸。记得在放暑假的时候,11岁的我到父亲的工作地,想实现拨打算盘的梦想,趁父亲到村内走访客户,我忙不迭拿过算盘拨打起来,可怎么也没有噼里啪啦清脆而有节奏的声音,发出的声音是那么的无力,那么的无规律,拿起算盘反正查看寻找问题,总是没有找到原因,由于力量不足,不小心把算盘掉在地上,还摔断了一个算盘轴,7粒算盘珠散落一地,心里害怕,忙把算盘藏在了一张报纸下。可事情还是暴露。父亲外出回来后,手里拿着为客户办理的存贷款业务凭证和现金,要汇总登记业务折,准备第二天去乡信用社交账。这时,我只好怯怯生生地把算盘拿出来,等待挨批。当父亲知道我想学算盘时,不但没有批评我,还给我拿来了一本 《通用珠算》。几个假期下来,我也能够用那把算盘拨打出噼里啪啦优美的旋律,那把残缺算盘成为我学会珠算的大功臣,可这把缺少一个算盘轴的算盘一直跟到父亲退休都没有换过。按照父亲的话:“算盘不在新旧,能用即可,买东西要花钱,可那也是集体的钱,能省一分是一分。”如今那把跟随父亲一生、启蒙我学会珠算的算盘和那本 《通用珠算》一直被我保存,看到算盘,就像看到了父亲走在一线为群众服务的身影,看到父亲一心为集体,爱岗敬业的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看到老一辈农信人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也可能是与算盘有缘,也可能是对算盘的喜爱,自1988年起决定我不再离开算盘,这一年我也成为了农村信用社的一员。加入了农村信用社这个团队,这时起懂得了什么是“铁账、铁款、铁算盘”,知道了“三铁”的真正内涵,用算盘拨打了账表的总分核对,用算盘记载着账款的质量。在1994年,使用的算盘由上二下五的七珠式老式算盘,换做了上一下四式的银行专用算盘,拨打起来不再把手指远远地伸开,声音没有了传统算盘的悦耳的声音,只是感觉拨打的速度快,更加得心应手,噪音不再有那么大,不再影响他人的工作,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吧!
   1996年,第一台电脑微机搬进了基层信用社,让农民客户第一次看到了用电脑打印的存单,手写的字体变成了电脑打印,字体公正,不再那么让人难以识认。这时的算盘,仍然是账务、报表核对的主要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2003年以后,基本实现了手工输入电脑,通过电脑逐步实现电脑制表,账务核对与账表平衡的换算由电脑自动完成。现代化的工作环境,慢慢脱离了算盘,算盘作为银行的主要工具,慢慢成为了历史。
   可是,对于我来说,总是抹不了与算盘的情缘,时常拿出那把残缺、但领我入门的算盘擦拭,想的是当时第一代农金人的创业精神和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高尚情操,为农民解忧,为人民服务的信心和决心。今后也可能不会再使用算盘,但其是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被记入史页,不能丢,也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