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新闻广告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10月30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李老汉五次搬家

“我这辈子已经搬了五次家了。前四次搬一次穷一次、难一次、苦一次。这次搬家,全村老少爷们都住进了五层高的新楼房,就连我们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们也住进了上下两层的安置房。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老百姓做梦也不敢想能搬出祖祖辈辈生活的黄河滩区呀!”日前,笔者到鄄城县旧城镇采访黄河滩区村庄外迁工作进展情况,一走进楼房林立、干净整洁的北李庄新村,立即就被闻讯而来的群众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一位面色红润、身体硬朗的老人挤到笔者跟前率先开了腔。
   “1958年,刚刚转为正式党员的我,就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由于当年黄河发大水,秋季庄稼颗粒无收,还倒了很多房子。为了保障全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动员我们村搬到了现在北关村的北面。”笔者见老人年事已高,便急忙把他扶到旁边的一个马扎上休息,健谈的老人刚刚坐下,就与笔者聊了起来。刚才还满面春风、谈笑自如的老人,谈起过往心酸的搬家经历,表情凝重,声音低沉。
   老人叫李运征,今年87岁,2001年卸任,在村里担任了整整43年的党支部书记。老人轻轻喝了一口茶水,就又谈起了他们村的搬家历史。
   “由于当时没有浮桥,群众过河种地只能乘坐小木船,遇到大风大雨十分危险,曾经出现过几次粮食、牲畜和农具掉到黄河里的事情。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1960年,我们村又从北关搬回了河北岸。”老人喝了几大口茶水,又接着介绍:“谁知,1961—1962年,黄河汛期时又连续两年上大水,灾情比往年更严重,全村房倒屋塌,哭叫连天,那情景想来至今仍让人十分后怕。万般无奈,1963年我们村又第三次进行了整村搬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黄河上游水库建设的不断增多和治理工作的不断加强,黄河上水的频率和水量逐渐减少,群众又‘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嚷嚷着搬回了河北岸。但由于近几年连续调水调沙黄河改道,每年都要冲刷掉我村的一部分土地,致使黄河离我村越来越近,最近的人家距离黄河已经不足100米,老百姓夜里睡觉也不踏实。所以,2017年政府一号召,全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积极响应。年底,我们全村男女老少又第五次进行了整体搬迁。”
   “搬出黄河滩,住进新社区,我们的生活与过去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家家户户住的是新楼房,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就我家来说,我每月有50元村干部退休工资,我和老伴每月各有100元的老年补助,可以说吃、穿、住、行样样不愁。”
   谈起现在的新生活,老人的脸上又布满了笑容和幸福,并执意让我们进屋看看他现在的家。“你看看,闺女给俺老两口安上了空调,做饭用的是电饭锅,吃的、喝的、用的,村里的小超市样样不缺,要啥有啥。你说我们老百姓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与李运征老人握手告别的时候,李运征拉着笔者的手说:“村里的文化大院、老年活动室和图书室正在装修。正式交付使用后,我们计划举办一场歌颂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文艺活动,到时你们可要前来捧场架势呀!”“一定,一定,一定”,面对老人的真诚相邀,笔者找不出任何拒绝的理由。 通讯员 陈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