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财经广告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11月14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6]
增产一成以上增效二百余元

下岗工人袁东明发明轧沟造床播种机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晶茗 颜文珠 记者 刘卫国)日前,在位于定陶区南王店镇长寨村的300亩土地上,两台轧沟造床播种机正在忙碌地工作着。土地管理人刘少山告诉记者:“去年轧沟造床播种机还在试验阶段时,我就一直关注着,效果很好。今年,我决定用这个机子来播种。我这300亩地一天半就能播种完,比人工播种快,省种子还省肥料,每亩地能节约成本100块钱左右,还能增产10%以上。这多亏了‘发明家’老袁!”
   刘少山口中的老袁名叫袁东明,正是这两台轧沟造床播种机的发明者。今年66岁的袁东明,是定陶区远近闻名的发明家,曾先后成功研发出玉米秸秆切碎青贮灭茬还田机、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牵引式全封闭型自卸环保节能清扫机、自行式全封闭式环保节能清扫车等机器,获得12项发明专利和57项实用新型专利。轧沟造床播种机正是袁东明最新的发明。
   说起轧沟造床播种机的发明,袁东明笑呵呵地说:“这是我一脚踩出来的发明!”原来,袁东明是定陶区原机械厂的下岗职工,白天在机械厂上班,晚上就得回自家田地里干活。多年农活劳作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传统小麦种植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秸秆还田且旋耕的地块种小麦,小麦易倒伏、不耐旱、冻害重,在播种过程中,存在播种量大、种子定位深浅不一、肥料易挥发流失等问题。
   2012年的一天,袁东明一脚踩进暄地里,脚下的土地踩实在了,踩出个沟,然后抓一把土当做种子种进去,再捧点土盖上。他心想:“如果先把肥料撒进去,把土地踩实了,之后再播种,正好可以保住肥料不挥发还能定住种子的位置,根系发达!”他越想越激动,赶紧跑回家开始研究,从开始画示意图到画装备图,这一研究就是3年的时间。
   2014年,第一台轧沟造床播种一体机问世,又经过1年的试验和2次扔掉重做,2015年袁东明最终确定了保护性间隔深旋施肥轧沟造床播种机。轧沟造床播种机采用间隔深旋,可保护60%的土地不旋并达到深松深耕的要求;采用长孔精播施肥,深施肥可免去春季追肥,既保肥又环保;播种机独有的轧沟造床特点,可精确控制种子定位,每亩地节省种子30%以上,并保证种子深浅一致、出苗均匀集中;在播种的过程中,将秸秆集中覆盖在背陇上,秸秆变废为宝,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于保墒和减轻冻害草害。
   经过了4年的试验,轧沟造床播种机终于在今年投入使用了。定陶区农机局退休技术推广研究员黄复奇见证了轧沟造床播种机的整个实验过程,“经过这4年的试验,确实可以看到,相比传统播种模式,使用轧沟造床播种一体机种出来的小麦,根系要长10厘米左右,每亩地可增产10%以上,增效200余元,并且整个播种过程做到了节本降耗、生态环保。”黄复奇说道。
   由于目前袁东明只生产了两台轧沟造床播种机,想要使用的农户只能排队等待。说起下一步的打算,袁东明说:“轧沟造床播种机目前只能播种小麦,但稍加改动后,还可以播种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使用轧沟造床播种机播种既节能环保又增产增效,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好。下一步,除了继续完成另外两个项目的研究,还想着能跟本地企业合作把这个播种机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