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头版

下一版>

日期:[2018年11月23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砥砺奋进消除贫困

——菏泽扶贫五年工作纪实
菏泽是山东省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指出“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生活”。
   五年来,菏泽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汇聚、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脱贫攻坚战取得战略性胜利。2014年至2017年全市累计减贫161.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5.7%降至目前的1%,现有的8.3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今年实现基本脱贫。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着力在产业布局上下功夫,不断推进产业扶贫
   初冬时节,定陶区马集镇白菜王庄贫困户王光民的蔬菜大棚内,绿油油的芹菜、紫彤彤的茄子正茁壮生长。“再过段时间就丰收了,今年估计也能卖个好价钱。”王光民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而在种植大棚蔬菜之前,64岁的王光民曾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儿子残疾、精神不正常,儿媳妇撇下患血管细胞瘤病的3岁孩子一去不回,孙子每年都需要花费十几万元的医疗费……
   脱贫攻坚战以来,菏泽立足农业大市实际,科学制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精心培育现代农业,延伸产业链,通过订单帮扶、土地流转、资产收益、股份合作等方式,把贫困户纳入到产业化生产经营链条。在扶贫政策帮助下,王光民获得了5万元财政补助贷款,建了两座蔬菜大棚,年收入达到了2万多元,2017年顺利脱贫。目前,该村122个扶贫大棚实现收入280万元,上交了61万元分红,用于兜底贫困户486户903人。
   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思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全市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投资、企业运营、贫困村资产收益、贫困户入股分红”的产业扶贫之路。目前,全市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501个,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327597户、837873人。
   以就业创业为载体,着力在增收致富上谋突破,不断强化就业扶贫
   2018年10月17日,国家第5个扶贫日,与全国各地举办新闻发布会等情况不同,一场史无前例的盛会正在菏泽上演。首届菏泽扶贫车间产品展销会在中国(菏泽)林展馆盛大开幕,各县区扶贫车间的产品琳琅满目、备受追捧。郓城县南赵楼镇郑营村的杨桂芝老人,当场向参观人员讲述扶贫车间织出“鲁锦”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
   这只是菏泽利用扶贫车间推动就业扶贫的一个缩影。针对全市55%以上的贫困人口具备全部或部分劳动能力的特点,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积极招引劳动密集型项目向贫困乡村布局,探索出了一条以扶贫车间为载体,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造血式”扶贫路子,实现了扶贫车间与扶贫产业基地联动互补、乡村全覆盖。该经验做法被纳入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参阅的12个精准扶贫案例之一
   因势利导,积极推动扶贫车间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布局重要载体,人发制品、户外家具、酒类包装、服装加工、电子元器件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在乡村落地扎根。全市已建成扶贫车间3487个,安置27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6.9万名贫困群众通过扶贫车间务工实现稳定脱贫。产业布局引发的农村收入结构裂变正在加剧。通过扶贫车间务工,一些贫困户月收入3000至5000元已是司空见惯。扶贫车间逐步成为当地的创业车间、富民车间、发展车间。
   以精神扶贫为依托,着力在激发内生动力上做文章,不断提升谋生技能
   扶贫必先扶志。菏泽市紧扣“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要求,提出思想“扶志”、典型“扶志”、文化“扶志”、文明“扶志”、政策“扶志”的重点举措,把优惠政策、致富技能送到贫困群众手中,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真正将“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