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今日牡丹区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12月0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3]

“挂面村”背后的改革密码

冬季到,挂面俏。对于挂面专业村——牡丹区吴店镇东方社区后葛庄村来说,一些制作挂面的农户们又纷纷干起了老行当。过去,“挂面”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村民们创收的渠道增多了,后葛庄村手工挂面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一道特色美食。
   后葛庄村被誉为 “百年挂面村”。然而在前些年,随着手艺传承的后继无人,老手艺人的渐渐老去,加上销售市场没有拓展,“挂面村”渐渐呈衰落之势。让人欣喜的是,这两年来,村民们为了扩大村里挂面的影响,打通农户们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户的收入,通过“互联网+”为挂面穿上包装,并打出“司家挂面”这个品牌。过硬质量加上营销包装,村里的挂面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知道了,“司家挂面”也成了抢手货。
   今年76岁的司学义,是后葛庄村做“挂面”的能手,这门手艺他们家已经传承了四代人。“我从14岁开始跟爷爷学习做空心挂面,以前,我们村几乎家家都会做挂面,我们司家人就是全靠制作手工挂面来收入、来置家。”司学义介绍,空心挂面的制作,说细得有16道工序,和面、划条、盘条、醒面、上竹、进箱、上架等等,一道也不能马虎,目前村里也只有一些老人会做。
   “一般来说,每年冬天村里的村民们都会制作挂面,早一点的九月份就开始,迟一点的要到十一、十二月份,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清明节。”司学义说,目前司家挂面除了家门口附近的一些客户来买,还有不少是通过阿里巴巴淘宝购物的客户,包括上海、南京等地,最远还有新疆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葛庄村民年收入不超过千元。到了去年,我们的人均纯收入就超过了一万多元。”吴店镇东方社区支部书记葛建生说,改革开放40年,后葛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老百姓最大的心愿就是身体健康,多活几年,多看看这繁华盛世。
   “晚上,我们还自发组织跳广场舞,这些变化是我们村民做梦也想不到的。”后葛庄村村民季春玲说。如今,后葛庄村一排排整齐的新瓦房和小洋楼,村庄道路干净整洁,村里文化广场上、长廊里,随处可见休闲、娱乐的老人,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记者 李若生 通讯员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