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12月0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5]
亮剑除黑恶 为民守净土
——郓城“三级书记”狠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侧记
日前,由郓城县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吴某、杜某某等10人涉恶势力犯罪一案在郓城县法院第一审判庭公开审理。此次公开庭审是郓城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的又一次行动。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郓城县把扫黑除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形成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扫黑除恶,向纵深推进的格局。截至目前,全县成功破获涉恶类犯罪案件67起,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3个、团伙24个,刑事拘留涉恶犯罪嫌疑人147人,逮捕84人;对上级交办督办的60起重点案件,全部依法及时做出处理,共审查起诉2起17人,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
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郓城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等8名县级干部任副组长的 “郓城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各乡镇街区和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全都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均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全县所有村居均成立了扫黑办,支部书记、村居主任担任主任、副主任,形成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扫黑除恶工作的局面,层层落实责任,始终保持正确的斗争方向。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郓城县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的治本之策,大力整顿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对村党组织书记政治素质差,面对歪风邪气不讲正气、软弱无力的,要坚决调整撤换,并及时选优配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逐一筛查,对确属“村霸”、涉黑涉恶的村干部,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要探索建立防止“村霸”、涉黑涉恶人员等进入村“两委”班子长效机制,对参与或指使他人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手段,以及利用家族、宗教势力等妨碍基层组织建设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群众举报村“两委”换届中存在的涉黑涉恶现象,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在村级组织换届中,排查不得、不宜担任提名候选人9名,处理拉票贿选事件3起,今年以来,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3个。
加强反腐败斗争力度,深挖黑恶势力“关系网”“保护伞”。一些黑恶势力之所以长期称霸一方,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与腐败问题交织在一起,扫黑不易、毁“伞”更难。深化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及“保护伞”线索摸排核查,落实“一案三查”,实现扫黑除恶与打“伞”同步进行、同频共振,形成深挖彻查“保护伞”的工作合力,推动专项斗争取得新突破。以整风肃纪为抓手,坚持边扫黑除恶边打“伞”,边整风边强警,勇于“刀刃向内”,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队伍。截至目前,共查办问题线索16起、22人;立案11起,查结9起10人,其中涉恶保护伞问题1起2人。
畅通扫黑除恶渠道,重拳打击黑恶势力。坚持“黑恶必除、除恶必尽,无恶治乱”原则,以“零容忍”态度重拳出击,确保郓城平安。全县设立“扫黑除恶”专用举报箱283个,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开设微信公众号等“举报窗口”,成立8个线索摸排及调研工作组,对所有乡镇街区和8个重点行业部门进行线索摸排;对2013年以来查处的职务犯罪、治安、信访等案件进行全面延伸排查、串并分析,深挖隐藏在幕后的涉黑涉恶线索;同时,对中央、省委巡视及整改“回头看”交办的489个线索、信访件一一排查筛选,确保所有涉黑涉恶线索应查尽查。截至11月25日,全县共收到涉黑涉恶线索470条,正在加大力度迅速查办。出动警力1300余人次,清查歌城、宾馆、酒店、网吧等重点场所2200余处,治安拘留449人,刑事拘留84人,重点打击威胁政治安全、把持基层政权、插手工程项目、破坏市场秩序、操纵经营“黄赌毒”、非法高利放贷、危害社会治安等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净化了社会环境。通讯员 赵考壮 朱保建 记者 胡德光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郓城县把扫黑除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形成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扫黑除恶,向纵深推进的格局。截至目前,全县成功破获涉恶类犯罪案件67起,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3个、团伙24个,刑事拘留涉恶犯罪嫌疑人147人,逮捕84人;对上级交办督办的60起重点案件,全部依法及时做出处理,共审查起诉2起17人,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
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郓城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等8名县级干部任副组长的 “郓城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各乡镇街区和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全都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均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全县所有村居均成立了扫黑办,支部书记、村居主任担任主任、副主任,形成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扫黑除恶工作的局面,层层落实责任,始终保持正确的斗争方向。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郓城县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的治本之策,大力整顿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对村党组织书记政治素质差,面对歪风邪气不讲正气、软弱无力的,要坚决调整撤换,并及时选优配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逐一筛查,对确属“村霸”、涉黑涉恶的村干部,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要探索建立防止“村霸”、涉黑涉恶人员等进入村“两委”班子长效机制,对参与或指使他人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手段,以及利用家族、宗教势力等妨碍基层组织建设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群众举报村“两委”换届中存在的涉黑涉恶现象,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在村级组织换届中,排查不得、不宜担任提名候选人9名,处理拉票贿选事件3起,今年以来,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3个。
加强反腐败斗争力度,深挖黑恶势力“关系网”“保护伞”。一些黑恶势力之所以长期称霸一方,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与腐败问题交织在一起,扫黑不易、毁“伞”更难。深化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及“保护伞”线索摸排核查,落实“一案三查”,实现扫黑除恶与打“伞”同步进行、同频共振,形成深挖彻查“保护伞”的工作合力,推动专项斗争取得新突破。以整风肃纪为抓手,坚持边扫黑除恶边打“伞”,边整风边强警,勇于“刀刃向内”,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队伍。截至目前,共查办问题线索16起、22人;立案11起,查结9起10人,其中涉恶保护伞问题1起2人。
畅通扫黑除恶渠道,重拳打击黑恶势力。坚持“黑恶必除、除恶必尽,无恶治乱”原则,以“零容忍”态度重拳出击,确保郓城平安。全县设立“扫黑除恶”专用举报箱283个,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开设微信公众号等“举报窗口”,成立8个线索摸排及调研工作组,对所有乡镇街区和8个重点行业部门进行线索摸排;对2013年以来查处的职务犯罪、治安、信访等案件进行全面延伸排查、串并分析,深挖隐藏在幕后的涉黑涉恶线索;同时,对中央、省委巡视及整改“回头看”交办的489个线索、信访件一一排查筛选,确保所有涉黑涉恶线索应查尽查。截至11月25日,全县共收到涉黑涉恶线索470条,正在加大力度迅速查办。出动警力1300余人次,清查歌城、宾馆、酒店、网吧等重点场所2200余处,治安拘留449人,刑事拘留84人,重点打击威胁政治安全、把持基层政权、插手工程项目、破坏市场秩序、操纵经营“黄赌毒”、非法高利放贷、危害社会治安等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净化了社会环境。通讯员 赵考壮 朱保建 记者 胡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