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12月12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4]
如果大雪封门
□崔中华
如果大雪封门,记忆一定会潮水般奔涌,你站在记忆的岸边,浪花拍岸,宛如大雪纷飞,你在雪中。
那是二十年前的大雪纷飞,你去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靠近寒假,县教研室组织学生统考。那时候你还是一位教研员,你去那所偏僻的农村中学扮演的是巡视员角色。一早在县城搭上班车,窗外铅云低垂,窗外北风有点刺骨,二十年前的北风坚硬寒冷。
你在路上,你知道大雪也在路上。走进那所农村中学简陋大门的时候,硬硬的雪粒打在了你的脸上,硬硬的雪粒学名应该叫“霰”,这是大雪封门的征兆。
从学校大门到刘校长的办公兼住的地方也就一百多米的距离,大片的雪花落下来了,落在一百多米的路上,落在你黄色的棉大衣上。
小小的院落,三间平房,一间办公,一间待客,一间卧室。待客的一间房门洞开,一个小煤球炉摆放在房屋中间,和刘校长几个人围坐在火炉旁时依然感到寒冷逼人。
刘校长五十多岁,身材矮壮,黑红脸,披一件带毛领的蓝色棉大衣,沉默寡言。你也沉默寡言。学校的其他几位负责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气,开考的铃声还没有敲响,有一小段时间供你们聊天,但话题不多。
二十年前农村中学还很闭塞,二十年前的传媒没有今天的迅疾,那还不是传媒的时代,手机还是奢侈品,最多有个传呼机,被别人呼来呼去,显得很忙的样子,其实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最多是约个酒场。
当然,那时候流行一些段子,教研员外出开会,回来的时候从外地带回来一些段子,有的很长,有的很短,都很搞笑。记得那天你也讲了几个段子,听段子的时候刘校长没有多少表情,其他几个人跟着笑了笑,有点附和的味道。
后来读《笑林广记》,才知道那些段子只不过是《笑林广记》的白话版,再添上一些佐料。开考铃声敲响半个多小时后你们起身看学生考试情况,校园里一片白茫茫,漫天是雪花的簇拥,一瞬间你们的头上肩上就被雪花覆盖。“下雪不冷化雪冷”,老家人千百年来总结的民谣,你们在大雪纷飞中真的没有感觉到太寒冷,雪花的簇拥让人有了一点温暖的感觉,厚厚的雪被,蓬松柔软。
考场很安静,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学习还很用功,那时候农村孩子要想走得更远只有努力学习一条路。教室里光线暗淡,一群孩子在用手中的笔书写光明的梦想,大雪在窗外,梦想之火在心中,让你想到很久以前,你在老家那所破败的小学校,煤油灯如豆的灯光在暗夜中摇曳,灯光下年少的面孔,瘦削、忧郁、也有一点坚韧。
到正午的时候雪已经积得很厚很厚,大雪已经封门,推开房门要用一些力气。
刘校长几个人在厨房忙碌着,那时候乡镇还没有像样的饭店,那时候吃饭大都是在家里,炒几样小菜,再拌几样凉菜。
你站在门口看雪。二十年后的冬天你写了一些关于雪的文字:《下雪》、《第二场雪》、《第三场雪》,很短,很暖和的一些文字。
二十多年前这样的文字还没有走进你的生活,这样的文字还没有触及到那所偏僻的农村中学,一位留着长发,瘦削苍白的年轻男子,看着漫天的飞雪,寂寞而迷茫。
吃饭的时候气氛才上来,那时候喝白酒大多喝“喜临门”酒,几杯酒下肚,刘校长的话多起来。在场的还有教过你的两位老师:崔偏柱和吴合朝老师,之前你不知道他们调到这所中学了,巡场的时候遇见了他们,你很谦恭,对教过你的老师你一直很谦恭,这样的态度也影响了你的学生们,他们对你也很谦恭,这让你满足,也让你感动。
想一想二十年前的大雪封门,你在那所偏僻的农村中学,和那些用功的学生们在一起,和教过你的老师在一起,和寡言的刘校长在一起,感觉漫天的雪花纷飞,有点落寞,也有一点感动。
如果大雪封门,记忆一定会潮水般奔涌,你站在记忆的岸边,浪花拍岸,宛如大雪纷飞,你在雪中。
那是二十年前的大雪纷飞,你去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靠近寒假,县教研室组织学生统考。那时候你还是一位教研员,你去那所偏僻的农村中学扮演的是巡视员角色。一早在县城搭上班车,窗外铅云低垂,窗外北风有点刺骨,二十年前的北风坚硬寒冷。
你在路上,你知道大雪也在路上。走进那所农村中学简陋大门的时候,硬硬的雪粒打在了你的脸上,硬硬的雪粒学名应该叫“霰”,这是大雪封门的征兆。
从学校大门到刘校长的办公兼住的地方也就一百多米的距离,大片的雪花落下来了,落在一百多米的路上,落在你黄色的棉大衣上。
小小的院落,三间平房,一间办公,一间待客,一间卧室。待客的一间房门洞开,一个小煤球炉摆放在房屋中间,和刘校长几个人围坐在火炉旁时依然感到寒冷逼人。
刘校长五十多岁,身材矮壮,黑红脸,披一件带毛领的蓝色棉大衣,沉默寡言。你也沉默寡言。学校的其他几位负责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气,开考的铃声还没有敲响,有一小段时间供你们聊天,但话题不多。
二十年前农村中学还很闭塞,二十年前的传媒没有今天的迅疾,那还不是传媒的时代,手机还是奢侈品,最多有个传呼机,被别人呼来呼去,显得很忙的样子,其实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最多是约个酒场。
当然,那时候流行一些段子,教研员外出开会,回来的时候从外地带回来一些段子,有的很长,有的很短,都很搞笑。记得那天你也讲了几个段子,听段子的时候刘校长没有多少表情,其他几个人跟着笑了笑,有点附和的味道。
后来读《笑林广记》,才知道那些段子只不过是《笑林广记》的白话版,再添上一些佐料。开考铃声敲响半个多小时后你们起身看学生考试情况,校园里一片白茫茫,漫天是雪花的簇拥,一瞬间你们的头上肩上就被雪花覆盖。“下雪不冷化雪冷”,老家人千百年来总结的民谣,你们在大雪纷飞中真的没有感觉到太寒冷,雪花的簇拥让人有了一点温暖的感觉,厚厚的雪被,蓬松柔软。
考场很安静,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学习还很用功,那时候农村孩子要想走得更远只有努力学习一条路。教室里光线暗淡,一群孩子在用手中的笔书写光明的梦想,大雪在窗外,梦想之火在心中,让你想到很久以前,你在老家那所破败的小学校,煤油灯如豆的灯光在暗夜中摇曳,灯光下年少的面孔,瘦削、忧郁、也有一点坚韧。
到正午的时候雪已经积得很厚很厚,大雪已经封门,推开房门要用一些力气。
刘校长几个人在厨房忙碌着,那时候乡镇还没有像样的饭店,那时候吃饭大都是在家里,炒几样小菜,再拌几样凉菜。
你站在门口看雪。二十年后的冬天你写了一些关于雪的文字:《下雪》、《第二场雪》、《第三场雪》,很短,很暖和的一些文字。
二十多年前这样的文字还没有走进你的生活,这样的文字还没有触及到那所偏僻的农村中学,一位留着长发,瘦削苍白的年轻男子,看着漫天的飞雪,寂寞而迷茫。
吃饭的时候气氛才上来,那时候喝白酒大多喝“喜临门”酒,几杯酒下肚,刘校长的话多起来。在场的还有教过你的两位老师:崔偏柱和吴合朝老师,之前你不知道他们调到这所中学了,巡场的时候遇见了他们,你很谦恭,对教过你的老师你一直很谦恭,这样的态度也影响了你的学生们,他们对你也很谦恭,这让你满足,也让你感动。
想一想二十年前的大雪封门,你在那所偏僻的农村中学,和那些用功的学生们在一起,和教过你的老师在一起,和寡言的刘校长在一起,感觉漫天的雪花纷飞,有点落寞,也有一点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