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3月19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6]

“美丽婚姻”背后的陷阱

婚姻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更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却有一部分人用情感体验作幌子,以身试法,演绎出一幕幕耐人寻思的“爱情骗局”。
   今年48岁的甘肃籍妇女蒋某“生财有道”,贪婪的双眼盯上了那些单身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中老年男子。狡猾的蒋某为骗取钱财使出浑身解数,凭借美丽的相貌和好口才把自己精心包装,设置了一个个“精彩”的骗局。自2012年以来,蒋某共在定陶以结婚名义与两名中老年男子同居,并与多名中老年男子有染,以此途径诈骗钱财10余万元。法网恢恢,3月13日,定陶县公安局将频繁利用婚姻进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蒋某抓获归案,结束了其长达3年的婚姻诈骗之路。
   初尝甜头,首次骗婚衣食无忧
   今年刚刚48岁的蒋某在甘肃老家有自己的丈夫和孩子。2012年,蒋某与丈夫发生矛盾,只身一人来到定陶打工。因蒋某在年轻时曾在定陶一板厂打过工,所以对定陶县并不陌生。因没有一技之长又怕苦怕累,她频繁换工作,赚的钱刚刚能够维持自己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开销。生活的窘迫使蒋某对钱的渴望日益强烈,一门心思买彩票中大奖发大财,渐渐地,她身上的积蓄所剩无几。
   蒋某长得眉清目秀,再加上年轻和三寸不烂之舌,常常能引起一些中老年男子的注意。蒋某发掘了自己这一“特长”,遂心生婚姻诈骗的歪念,开始物色对象。这时,蒋某遇见定陶县南王店镇65岁的王某,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掌握了王某的具体情况。王某现在单身,自己以说媒为生并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正中了蒋某的下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蒋某对王某展开了追求,嘘寒问暖,倍加照顾,渐渐骗取了信任,两人很快同居。从此,蒋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每当王某提出办理结婚证时,蒋某总以自己身份证丢失等借口推诿,王某也只得信以为真。初尝甜头让蒋某欣喜若狂,隔三差五地前往县城鬼混。然而好景不长,王某财物被挥霍一空后,蒋某的丑恶嘴脸便暴露出来,想方设法故意找茬,很快离开了王某。蒋某紧接着行动,将目标盯向了赵某。
   如法炮制,再次骗财8万余元
   67岁的赵某也是定陶县南王店镇人,也是单身。平日里赵某以说媒为生,与同行的王某素有往来。有了第一次利用婚姻诈骗,让蒋某慢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套路。
   开始,蒋某以朋友的身份再三向赵某借钱,一千、二千、三千……,赵某对蒋某是有求必应,并且许诺给蒋某钱不用着急还。蒋某见赵某如此大方,经济实力远胜于王某,便开始博取赵某的好感,随之以花言巧语哄骗,主动上门为赵某洗衣、做饭,骗取信任。待赵某对其深信不疑后,蒋某便以结婚为理由搬到赵某家中,开始了同居生活。这次,蒋某准备放长线钓“大鱼”。每当赵某提出去民政部门登记结婚时,蒋某还是以身份证丢失、户口不在定陶县等借口推托,并且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每次都能搪塞过去。就这样,蒋某与赵某生活在了一起。一年多来,蒋某捏造各种理由,榨取赵某血汗钱5万余元。
   去年10月份,在赵某与其兄弟赵某某的一次谈话中,蒋某得知赵某某的儿子因盗窃被济南警方抓获,赵某某为此大伤脑筋。蒋某顿生一计,告诉赵某某自己在济南有熟人,可以将其儿子“挖出”。面对半信半疑的赵某某,蒋某又凭借自己的好口才,让赵某某信以为真。最终,赵某某拿出3万元钱让蒋某出面打点关系。数天后,赵某某到赵某家中打听消息时,才知道蒋某拿到钱的当天就离开了。半月后,蒋某仍杳无音信,赵某兄弟俩这才恍然大悟,到派出所报了警。
   黄粱梦灭,“感情骗子”终被抓获
   接到报案后,定陶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立即抽调专人展开调查工作。为尽快查清案件事实,办案民警对蒋某加大侦查力度。那么,犯罪嫌疑人是回了甘肃老家,还是至今就没有离开定陶?
   经过缜密侦查,办案民警分析蒋某藏匿在定陶城区的可能性较大,遂一边开展调查取证工作,一边对蒋某的活动轨迹进行研判。功夫不负有心人,民警最终锁定嫌疑人的行踪,蒋某渐渐浮出了水面。3月13日,办案民警成功将藏匿在定陶城区一出租房内的蒋某抓获。
  通讯员 朱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