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5月0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8]

“立夏”气温升高,切莫贪“凉”

□牡丹晚报记者 敏静
   今日是“立夏”,意味着夏天的到来。最近一周,我市气温也开始有了明显地升高,不少市民迫不及待地换上了夏装,开起了空调,早早地开启“夏季模式”。专家提醒,初夏早晚温差还较大,不要过早地减少衣物,以免招来疾病。
   冷饮刺激,急性肠胃炎多发
   上周,我市最高气温达到了30℃,不少市民换上了短袖,一些爱美女士更是早早地将短裙穿在了身上,裙子虽美,可是随之而来的症状也让很多市民“吃不消”。
   近日,不少市民出现了咳嗽、流鼻涕的感冒症状。市民孙女士就是“中招”人群之一,周末约朋友逛街时,孙女士不仅只穿了一件超短裙,而且吃了不少冷饮。第二天,她就患上了急性肠胃炎,不得不输液进行治疗。
   专家:初夏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我市的最高气温飙升至30℃左右,但早晚温差较大,如果过早换上单薄的衣物很可能会受凉。”市中医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焦良山说,立夏前后天气虽然暖和,但是早晚温差仍然较大,市民应该选择早晚穿长袖长裤,中午气温较高时可随时脱掉外套,避免冷气损伤关节。焦良山介绍,女性的身体特征更应该避免着凉。“女性痛经、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都与受凉有关系。”焦良山说,初夏的饮食原则是补肾助肝,健脾养胃。一进入夏季,许多市民就迫不及待地吃冰糕喝冷饮,想借以消除所谓的暑气,这种做法,会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欲减退,造成消化不良。
   “夏季不能过早贪‘凉’,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西瓜等凉性的水果应该少吃。可多选择苹果、芒果等,但也应适当食用,不要过量。”焦良山介绍,初夏饮食应以清淡、低脂、易消化、清热、利湿、富含纤维素、健脾、祛湿为主。平时可多吃鱼、山药、莲子、豆类、海带、苦瓜、绿豆、黄瓜、小米、玉米、山楂、桃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过咸的食物。另外,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焦良山说,气温逐渐增高,市民还应注意及时补水,以少量、多次为宜。
   立夏后,应注意保护皮肤
   立夏也是皮肤病高发的节气,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朱爱茹介绍,春夏交接时光线突然增强,众多市民容易过敏,外出时应注意对皮肤的防护,特别是曾经患过春季皮炎和日光性皮炎的人,外出时要注意面部的保护,谨防一次性大量强烈的日光暴晒。“市民可以选择穿长袖、戴口罩、遮阳帽、乘车等方法,尽量避免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从而减少过敏性皮炎的发生。”
   另外,朱爱茹介绍,五月初正适宜于花粉、细菌、病毒等过敏原的繁殖和传播,这些东西随风飘扬,落到了人们身上,就易引起过敏性皮炎和斑疹。所以,近期,皮服脆弱、易过敏的市民应尽量避免在花草较多的地方长时间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