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11月0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B7]

请允许这种忙

□吴 艳
   原来,于母亲而言,忙,是一种幸福的感受,一种具体的喜悦,也是一种自我的肯定。
   母亲一直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退休后也是整天忙里忙外。每天兴冲冲出门买菜蔬鱼肉、面包牛奶;午后不小睡,也不看电视,只是静静等待上晚班的我歇息醒来,督促一声“吃个苹果”或是端来一碗薏米水;烧好了晚饭,收拾了碗碟,还忍不了把衣服留到第二天洗;拿到水电煤账单,立马把款交掉才觉得舒坦;想起什么待办的事,即刻去做好才觉得稳妥。见她跑进跑出的身影,我常常劝她慢一些,多歇息,明天做,而每一次她总会笑嘻嘻地应下来,转瞬却又是如故。
   月初去欧洲十天,窃喜这下可以不劳烦母亲为我买菜做饭、为我关心天气、为我收取资料,她可以睡几天懒觉、逛几次商店、看两场电影、见一些朋友了。为了给她解闷也为了及时得知她的情况,我时时短信汇报三餐并动向,日日给她传游览照片,天天回到酒店就打电话说些见闻。回国后问起她十天里的生活,岂知非但没有闲下来,反而比我在她身边更忙。据她自己说,这十天里,她去大卖场采购日用品12次、去邮局交款2次、帮我网购水果零食3次、给我买常看的新闻杂志6本,替我洗掉了床单被套,还有每天买菜做饭。她没有睡过懒觉,没有去逛街买衣服,只是在家里看电视,与相熟的朋友通通电话。
   看到我所有的好心安排她都没领情,我突然觉得很沮丧,言语里也开始有了情绪。母亲并不怪罪,待我冷静下来后,只是柔声说,“其实为你们做这些事,我觉得每一天都是充实而稳定的。”
   豁然,我明白了:原来,于母亲而言,忙,是一种幸福的感受,一种具体的喜悦,也是一种自我的肯定。当曾经缠着她抱的小屁孩已经可以说走就走独自出去看世界,当一直被她照顾的小女童已经有能力为她规划和打点日常琐细,当被她手把手教会怎么拿筷子的小人精已经长大到教她怎么使用微信的时候,她在欣慰和满足的同时可能会有一些唏嘘和忧虑。那是付出了时间、耐心、气力的结果,那是综合了回忆、期望、欣慰的结果。所以,她一面感激生活的回报,一面又认清岁月的强大;一面欣喜下一代的成长,一面又担忧两代间的差距。对她来说,她的心满意足就落实在她为家人,特别是为我的日常生活的点滴忙碌中,落实在我、父亲的举手投足平安欢喜中。她当然不懂得这些精神层面的分析,但她理解我对她的劝慰,也欣慰我替她分担的各样家务,所以她从不拒绝我给她的建议和安排。
   也许在我看来,她忙碌的一天天很是平淡,但这些都只是我一厢的认知,不是真相。而我在替她拿主意、做决定的时候,自以为她一定会喜悦,自以为自己很孝顺,却并没有征求她的意见,也迟迟没有意识到去探究她闲不下来的心理原因。
   所以,当人人都在说“慢生活”、“闲生活”的时候,我们应该允许长辈那种特殊的“忙生活”存在,这是一种来自全心全意的、不图回报却甘之若饴的闲不下来,这种“忙生活”唯一的需要是来自子女的尊重和加入。
   于是,我决定,让母亲如常做她愿意做的事情,不去为她安排。我尊重她,但尽量多陪她说话,多同她逛超市,多给她搭把手,两代人的和谐,如此,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