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11月21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6]
每周言论

止于当止

□孔海钦
  
   纵观大自然,万物交替,斗转星移,无不有序。序,即势,规律也。太阳虽不可缺,不是时时需要。日出则出,日没则没,才能恒久。月亮虽不可少,不需夜夜当空。有黑夜,才有举杯邀明月的欣喜。月之美,美在阴晴圆缺。人之生活,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如日如月。
   生活,即为生存、发展与享受之活动。活动,需有度,适可而止。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生活之智慧。有人行之极乐,自然生悲。有人欲壑难填,当止不止,灾祸并至。行也罢,止也罢,如孔子所言:“从心所欲,不逾矩”。不知矩,常逾矩,则烦恼不断。《女孝经》云:“无贤而名昌,是谓积殃;德小而位大,是谓婴害。”故欲令仪令声,必须小心翼翼。
   行与不行,止与不止,是相对的。因时间不同,背景各异,行亦不行,不行也行,止亦不止,不止也止,一切视积德积学而断。凡事德配其位,德配其财,则行。德不配其位,德不配其财,则止。当行不行,后悔不停。当止不止,烦忧不离。我一好友子朝,工作于一家电子游戏公司,最近辞职了。因为这家生产游戏机的公司,让众多的孩子痴迷于无益的游戏,而毁于其中。子朝说:"虽然高薪,但有负罪感,辞职是为了心安。新的职业一定是心安的职业。" 如果人人都做心安的事,都不做心不安的事,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庄子在 《人间世》中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即是指人之内心如无杂念,便可达到最高的吉祥境界。白玉蟾在《止止庵记》中所述“盖武夷千崖万壑之奇,莫止止庵若也。”如今,武夷山止止庵如同一个梦,一个迷。庵名止止谁知止,庵中香客悟止人。往古至今,有几人彻悟其中?
   求官求位知止,求财求名知止,情绪也要知止。得官位,不为善事,碌碌无为,辜负组织。有财不扶贫济困,终有一日散尽其财。有情绪,不控制,等着付代价。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能因为自己现在不是圣贤,而放纵自己过错。君子知过而改,则无过矣。过而不改,过也。只有知止的人,才能做到时时改过。知止,就是知道自己过去是何人?现在是何人?将来能成为何人?即知命、立命、使命。知止,就是止于至善。至善者,不忧不惧,何来痛苦、寂寞、彷徨?不忧不惧,才能享受生命中的贫富、穷达、贵贱、尊卑等每个过程,每个结果。
   自己好,不是最好。大家好,人生才好。见不好,犹如手被汤烫,即刻改正。见朋友善,择善而从。自己见朋友不善,科学劝谏。帮助别人成长,就是在积大德。交益友,让自己成长。交专家,自己就可能成为专家。攀官者,即使不是官,自己还以为也是官。交于小人,难成君子。
   孔子学生子贡问孔子的交友之道。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真妙!
   一般的朋友一旦有了过错,我们就要提出善意的忠告,还要指出改过的方法,如果朋友不听忠告,就算了,不要再坚持,以免自己受辱,被疏远。因自己境界低,无法理解朋友的言行时,还自以为朋友在做错事,又无力说服,以致朋友病。
   好一点的朋友,如有过错,就要一再劝谏,直至改过。要让朋友改过,先让其知过。知其过的后果,以及改过的实现路径与可能的成效。如是,朋友不改过,也难。
   朋友的过,如是罪,继而可能使社会动荡,国家受辱,要么见危致命,舍身取义,杀身以成仁,如商朝比干,极力劝谏,终被挖心;要么尽己所能,忍辱负重,以减灾难;要么远离朋友,保全自己,以伺时机,力挽狂澜。
   孟子总结孔子的行止观: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以此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