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1月22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3]

年味里的乡愁

□马 华
   又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身居城市小区的楼上,偶尔听到外面零星的鞭炮声,不禁又勾起一股情思:农村童年时代的年味儿。
   孩子们跟大人最大的不同是一年到头盼过年,到时候不仅能从大人那里领到压岁钱,还能有好吃好穿好玩,可真是有滋有味。那时,从进入农历腊月一直到过了二月二龙抬头,真正意义上的年才算过完,新的一年劳作就开始了。
   每到年关,过了腊月二十,父亲就开始算日子,安排好每天的项目: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清扫庭院房屋,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炸面食,二十七煮大肉,二十八剁馅子,二十九包饺子……每一天都有条不紊,按计划进行。我们这些小孩子,穿红戴绿,在大人身边穿梭来往,手脚不停,吵着、闹着、唱着、笑着,个个混得嘴饱肚圆,无限欢喜。那可真是有年味!
   蒸馒头那一天,母亲半夜就先发上两大盆面,用被子捂上。我一觉醒来,奇怪地看见床上鼓起一个大包,家人就会跟我开玩笑:“咱家又抱了一个小娃娃。”嬉笑间,一阵忙碌。上午煮豆馅,放上红豆、豇豆、红枣、地瓜、白糖,先用大火煮开,再用细火慢慢熬烂、收汁。这个时候,母亲往往会先舀上一碗豆馅汤,让我们小孩子解馋。那个大锅慢火熬出的汤,真个是热腾腾、黏糊糊、甜丝丝、香喷喷……
   过年的时候,父亲特意把家里装饰得漂漂亮亮。那时候,农村已经通了电,父亲买来一串串的小彩灯,挂在堂屋正中的墙上,五彩斑斓,一闪一闪。外面大街上的人老远就先看见我家堂屋的彩灯了。为了方便外面路人行走,父亲还特意在门楼外挂上一盏电灯,默默地为来往行人提供方便。
   除夕那天晚上,父亲特意把我们姊妹三人叫到堂屋,给我们出了一则谜语:“世界上有一样东西,最长又最短,最快又最慢,最伟大又最渺小,最珍贵又最被人忽略,它究竟是什么?”父亲文化不高,却能说出这样文绉绉的谜语,一时难倒了我们。我们沉吟了半个时辰,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最后父亲告诉了我们答案:是时间。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记住,把握住时间就是把握住一切,切不可虚掷光阴。时间最不起眼,让人任意挥霍,而当你想求它的时候,千金难得。你们可要珍惜时间,只有好好学习,才有光明的未来。”
   转眼过去这么多年,父母已经年迈,我们也已不再年轻。如今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很少陪伴在父母身边。可是每当过年的时候,就会倍加思念父母,回想起童年时代那浓浓的年味儿,涌上一缕永远抹不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