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4月23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6]
靠谱的“朴”
□王西胜
【经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浅释】
本章讲圣人的处世哲学与“王天下”之道:去争心,破我执,守柔处下,反其道而行之。
本章独特句式:知其A,守其B,为天下C。为天下C,常德不D,复归于E。其中,B = -A。“知”,清楚、深谙其道之义。
虽然知道如何称雄、当公的,但却甘愿守雌、做母的,不上其位,让自己成为山间之水所流经的低洼小溪。溪不求水,水自流之,是因为谦卑处下柔弱不争之德未曾远离,就像回归于无欲无求的婴儿状态一般。
虽然知道如何恢复自己的清白,但却甘愿负屈受辱,不逃避、不辩解,让自己成为天下众水所流归的深深河谷。谷不求水,水自归之,是因为胸怀空旷虚心能容之德已经具足,就像回归于未经加工雕饰的质朴本性一般。
“朴”为万物天然本性,形而上的“朴”,“散”(投射)而成为形下之“器”,如同一月印入千江、千江共此一月。
反“朴”即是归真。形而上的真常之 “朴”,是生成形而下的万物最基本的原始素材。圣人把握住“朴”,也就把握住了万物的根本,从而就可以成为百官之长、天下之主。第五十二章:“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朴”与“器”的关系,如同 “母”与“子”。
高明的裁缝,不经裁剪割截,就可以做出无缝之天衣。得道的圣人,把握“无割”、未“散”之“朴”,便可以驾驭由“朴散”而衍生出来的万万千千之“器”。
【备注:有一种版本,在“守其黑”和“知其荣”间多出23个字(此处略之)。已有学者考证,系窜入之文,干扰文义表达,宜去之,于义反而豁然。】
【经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浅释】
本章讲圣人的处世哲学与“王天下”之道:去争心,破我执,守柔处下,反其道而行之。
本章独特句式:知其A,守其B,为天下C。为天下C,常德不D,复归于E。其中,B = -A。“知”,清楚、深谙其道之义。
虽然知道如何称雄、当公的,但却甘愿守雌、做母的,不上其位,让自己成为山间之水所流经的低洼小溪。溪不求水,水自流之,是因为谦卑处下柔弱不争之德未曾远离,就像回归于无欲无求的婴儿状态一般。
虽然知道如何恢复自己的清白,但却甘愿负屈受辱,不逃避、不辩解,让自己成为天下众水所流归的深深河谷。谷不求水,水自归之,是因为胸怀空旷虚心能容之德已经具足,就像回归于未经加工雕饰的质朴本性一般。
“朴”为万物天然本性,形而上的“朴”,“散”(投射)而成为形下之“器”,如同一月印入千江、千江共此一月。
反“朴”即是归真。形而上的真常之 “朴”,是生成形而下的万物最基本的原始素材。圣人把握住“朴”,也就把握住了万物的根本,从而就可以成为百官之长、天下之主。第五十二章:“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朴”与“器”的关系,如同 “母”与“子”。
高明的裁缝,不经裁剪割截,就可以做出无缝之天衣。得道的圣人,把握“无割”、未“散”之“朴”,便可以驾驭由“朴散”而衍生出来的万万千千之“器”。
【备注:有一种版本,在“守其黑”和“知其荣”间多出23个字(此处略之)。已有学者考证,系窜入之文,干扰文义表达,宜去之,于义反而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