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7月02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6]

得一,究竟有多重要?

□王西胜
   【经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为正而贵高,将恐蹶(jué)。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gǔ)。此非以贱为本邪(yé)?非乎?故至誉无誉。不欲琭琭(lù)如玉,落落如石。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浅释】
   本章讲“一”的重要性,在道家来说,能“得一”者,即入圣流,即是得道。
   “一”,并非数字意义上的一,而是指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本源状态,是天、地、人,自然宇宙中一切万事万物,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物体,全部统一在一个浑然一体、无法分割的“零态”的大气场之中的状态。
   所谓“得一”,就是能够与作为道之本体的“零态”统一场同步共振,融为一体,并获得其中“真元壹气”之能量、信息的过程。
   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屈子《远游》曰:“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奇傅说(yuè)之托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庄子·天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
   《抱朴子·内篇·地真卷》对“一”的记载最为详尽:“人能知一,万事毕。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之能知也。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存之则在,忽之则亡;向之则吉,背之则凶……老君曰:'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一之谓也……一有姓字服色,男长九分,女长六分,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或在人两眉间,卻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也……一能成阴生阳,推步寒暑。春得一以发,夏得一以长,秋得一以收,冬得一以藏。其大不可以六合阶,其小不可以毫芒比也。”据此可知,于万物之灵的人来说,“一”指元神,是亚微观层面以能量形式存在的生命状态。
   天,因为“得一”,获得了“零态”能量场的能量供应,而能安其位,保持清明的状态,有效地覆盖于上;地,因为 “得一”,获得了“零态”能量场的能量供应,而能安其位,保持安宁的状态,有效地承载于下;代表人之生命活力的神,因为 “得一”,获得了“零态”能量场的能量供应,而能开启悟性,显现智慧;作为人体亚微观结构中蓄存生命能量的处所,“天谷”(上丹田)、“应谷”(中丹田)和“灵谷”(下丹田),因为“得一”,获得了 “零态”能量场的能量供应,而能保持其能量充盈饱满的状态;侯王们因为“得一”,获得了 “零态”能量场的能量供应,而具备成为天下首领的基础,第二十二章的“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与此同义。
   “致”,推究。“其致之也”,根据这个道理推断:天若失去“一”,不能获得“零态”能量场的能量供应,便不能正其位,将会发生分裂,不能再保持覆盖于上的状态;地若失去“一”,不能获得“零态”能量场的能量供应,便不能正其位,将会发生崩塌,不能再保持承载于下的状态;代表人之生命活力的神,若失去“一”,不能获得了“零态”能量场的能量供应,从而不能开启悟性,显现智慧,将会失去生命的活力;上、中、下三丹田,若失去“一”,不能获得“零态”能量场的能量供应,将不能保持其能量充盈饱满的状态;侯王们若失去“一”,不能获得“零态”能量场的能量供应,就缺少了成为天下首领所需的基础,将无法保持其地位的尊贵与显赫,失去管理之权。
   第八章“上善若水”告诉我们,道在低处,欲“得一”,获得“零态”能量场的能量供应,其充分且必要条件就是化掉自我、低低处下。由此可知,尊贵显赫的根本是谦逊卑微,高高在上的基础是低低处下。因此天下的侯王们都愿意自称“孤”、“寡”、“不穀”,意思是说自身的德行不足,这不正是明白了“贵以贱为本”的道理,甘愿低低处下吗?难道不是吗?
   因此,最高的荣誉是没有荣誉的荣誉,犹如“无冕之王”才是“王中之王”一样。这样说来,与其做一枚“琭琭”的美玉,倒不如做一块“落落”之丑石来得更有深度价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