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8月13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3]

他读高中自带干粮,能省一分是一分

□牡丹晚报记者 邵建国
  “小康之家”的幸福,被父亲一场大病击碎
   8月10日8时许,牡丹晚报记者来到曹县水魔方水上乐园,见到了正在这里打工的小伟(化名)。他,高高的个子,身体比较强壮,皮肤黝黑,外表成熟,看着不像一名刚刚考上大学的学生。
   小伟告诉牡丹晚报记者,他今年20岁,家在曹县侯集回族镇周庄行政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着家里的10亩地过活。农活不忙时,他父亲就跟着建筑队外出干活。就这样,家里有地种,还能打工挣钱,一家人的生活在村里还算不错,可这样的美好在4年前被彻底击碎了。
   小伟向牡丹晚报记者回忆,有一段时间,他父亲在干建筑活时,一用劲胸口部位就不舒服。于是,他父亲到曹县一家医院检查,发现患的是心脏病。对此,他一家不敢相信,又到济南的医院检查,最终他父亲的病得到了确诊,医生建议做支架安装手术。
   随后,小伟一家向亲戚、朋友借了七八万元钱,才给他父亲做了手术。但从那以后,父亲就不能再干重体力活。不过为了还钱,小伟的父亲目前在村里一家工厂打工,每天挣几十元钱。
   采访中,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小伟母亲的身体也不理想,需要常年吃药。
  为省生活费,他不舍得吃学校食堂
   “咱们是农村的,家庭情况不好,没有其他门路,只有好好上学、考上大学,才能改变咱们一家的命运!”采访中,小伟对牡丹晚报记者说,这句话是他父亲生病时,母亲抹着泪对他说的,这几年在他的脑海里不断地回响。
   通过一番努力,小伟从镇上的初中以优异成绩考上曹县一中,他学习更加刻苦,但始终不是“死学”,而是“灵活着学”。特别是对于难题,他十分喜欢钻研,直到掌握某一题型的解题技巧,并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并不时“温故而知新”。
   为了备战高考,小伟告诉牡丹晚报记者,他省吃俭用,攒下几十元钱购买了模拟练习题,对里面的每一道题目都认真做,从中探寻高考题目的命题规律,以作为平时复习的一个指引。
   小伟学习刻苦,在生活上也十分简朴。为给家里多省些钱,很多时候他舍不得在食堂吃饭,而是从家里捎带母亲烙的油饼和咸菜。冬天,油饼特别凉,他就把饼泡在热粥里面“加热”吃。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高考,学理科的小伟考了515分。考虑到能离家近些方便照顾家里,他第一志愿报考了位于郑州的河南工业大学。最终很遗憾,他未被如愿录取,但被第二志愿学校——吉林农业大学录取。
   目前,为挣学费,小伟已在曹县水魔方水上乐园打工一个多月。谈到今后的打算,小伟说:“本科毕业后,我不考研,我想尽早参加工作挣钱,能多为家里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