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9月10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6]
师严道尊
□王西胜
【经文】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è),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zhào)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礼记·学记》
【浅释】
君子知晓了达成教育目标的难(犯“六废”则难)与易(遵“四兴”则易),又明白了求学者资质的优(不入“四失”误区则优)与劣(进入“四失”误区则劣),然后就能够广泛地将事物的道理晓喻于他人(能博喻);能普遍地令他人由不明白变明白,就具备为人之师的能力了 (能为师);能为人师,善于点化他人,培养人才,就可以将人才组织起来,通过合理的配置,建设为团队,自身则自然成为团队中引领方向的核心人物(能为长);能组建团队、带领团队做事,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最终就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能为君)。
因此,跟着老师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如何把自己造就成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由于这个原因,选择老师不可以不慎重啊!《记》中说:“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天子们,之所以能获得平天下事业的成功,主要是因为都选对了合适的老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凡兴办教育之道,难点在于尊敬老师。老师受到尊敬时,老师所传之大道才会随之尊贵起来;大道受到尊崇时,老百姓才会真正拿教育当回事。因此,君主在两种情况下,不让臣子对其行臣子之礼:一是当臣子担任祭祀之“尸”时,二是当臣子做自己的老师时。按照太学之礼,就算是给天子授课,老师也不能面向北方居于臣位,就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据《大戴礼记》记载,周武王登基后,曾向姜太公请教黄帝、颛顼之道,太公不但先请武王斋戒三日后方肯传授,而且在即将传授时,见武王面南背北居于君位,太公亦严正告之:“先王之道不北面!”武王闻听,谨遵师训,立即向右转,西行数步,又向左转,南行数步,最后面向东方立定,此时太公才面西而立,向其详细传授了《丹书》所载的先王之道,容易吗!
【经文】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è),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zhào)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礼记·学记》
【浅释】
君子知晓了达成教育目标的难(犯“六废”则难)与易(遵“四兴”则易),又明白了求学者资质的优(不入“四失”误区则优)与劣(进入“四失”误区则劣),然后就能够广泛地将事物的道理晓喻于他人(能博喻);能普遍地令他人由不明白变明白,就具备为人之师的能力了 (能为师);能为人师,善于点化他人,培养人才,就可以将人才组织起来,通过合理的配置,建设为团队,自身则自然成为团队中引领方向的核心人物(能为长);能组建团队、带领团队做事,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最终就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能为君)。
因此,跟着老师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如何把自己造就成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由于这个原因,选择老师不可以不慎重啊!《记》中说:“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天子们,之所以能获得平天下事业的成功,主要是因为都选对了合适的老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凡兴办教育之道,难点在于尊敬老师。老师受到尊敬时,老师所传之大道才会随之尊贵起来;大道受到尊崇时,老百姓才会真正拿教育当回事。因此,君主在两种情况下,不让臣子对其行臣子之礼:一是当臣子担任祭祀之“尸”时,二是当臣子做自己的老师时。按照太学之礼,就算是给天子授课,老师也不能面向北方居于臣位,就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据《大戴礼记》记载,周武王登基后,曾向姜太公请教黄帝、颛顼之道,太公不但先请武王斋戒三日后方肯传授,而且在即将传授时,见武王面南背北居于君位,太公亦严正告之:“先王之道不北面!”武王闻听,谨遵师训,立即向右转,西行数步,又向左转,南行数步,最后面向东方立定,此时太公才面西而立,向其详细传授了《丹书》所载的先王之道,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