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11月2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8]

父亲的六辆车

□温春丽 (郓城县联通公司)
   最久远的记忆,父亲有一辆很破的地排车。那是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父亲和母亲用它来拉东西,一年四季的农活都离不开它,玉米、麦子都要靠它收到家里来,而它不但装的少,而且还很费力,我们家公路西边的那块田地,上公路的时候有段很坡的路,要好几个人帮忙推着才能上去。而赶集就更不要说了,大部分只能是靠步行。只到1989年左右,父亲才买了辆旧自行车,可以自由到县城或者镇上赶集,但由于生活不怎么富裕,赶集也没有能力购买太多的东西。
   1992年,我到镇上读初中,我们家还是只有一辆自行车和地排车,每周上学的时候有时是父亲送,或者和同学结伴步行,要不就是让有自行车的同学带着,很不方便,不过所幸的是我家的地排车已经换成了外公做的新地排车。1994年二妹也上了初中,为方便我们姐妹上学,父亲给我们姐妹俩买了辆旧自行车,有了自行车感觉一切都方便多了,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在田间的小路骑,也可以轻轻松松的去上学。
   1998年左右,读高中的时候,父亲开始养鸡,为方便卖鸡蛋,进饲料,便购买辆人力三轮车。2002年我毕业后,家境逐渐转好,两个妹妹不再上学,我也开始工作,父亲靠养鸡有了点小积蓄,便又购买一辆农用三轮车,我家彻底告别了靠人力收获庄稼的时代。2006年,鸡蛋的行情不错,父亲又买了一辆济南轻骑的小型机动三轮,用来卖鸡蛋。2007年,父亲见好多人都有了电动车,他说骑自行车去县城太累,开三轮到县城太麻烦,又买了一辆电动车。至此,父亲已拥有六辆车,他想用哪个就用哪个,有时开着三轮车吆喝吆喝,有时赶个闲集,再也不会捉肘见襟。父亲常说自己心态未老,汽车也想开开。
   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不但我们家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的许多人家也与我们家一样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各式各样的车,盖上了漂亮的新房,村里修了柏油路,用上了自来水,农民的日子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